首页 | 陇南概况 | 政务信息 | 走进陇南 | 名优特产 | 陇南市县新闻 | 企业之窗 | 旅游景区
陇南概况 更多...
·县市概览 历史文化 人口民族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社会资源 
·自然环境 自然资源 旅游资源
·镶嵌在嘉陵江上游的明珠--两当
·中国西部崛起的铅锌基地--成县
·秦人的发祥地--礼县
陇南市县新闻 更多...
·陇南江武公路上调收费标准
·兰渝铁路陇南段进展顺利
·陇南普降大雪交警全员上路
·陇南礼县劳务输转创收突破10亿元大关
·陇南成武高速公路明年3月拉开全面建设序幕
·陇南中学生替女孩代酒代出“醋味”引发命案
·陇南礼县“示范园”里瓜菜香
·陇南着力打造革命历史文化重镇哈达铺
·康县开展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大赛
·陇南康县整治烟花爆竹市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走进陇南
甘肃陇南徽县麻沿驮队:山间铃响马帮来
中广网    2011-07-14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大山中驮队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

  中广网兰州12月29日消息 有着100多年历史的陇南徽县麻沿驮队,经过几代人的传承,从当初单纯的货物贩运到现在的工程运输,驮队人用生命和汗水谱写了一曲曲感人的壮歌。

  12月13日,记者走进驮队,用镜头记录了他们的历程。

  天麻麻亮,马帮驮队收拾东西开始上山,风吹在脸上像刀割一样刺痛。队长王守信一一检查大伙的骡子鞍子绑好了没有,叮嘱大家路上小心,一天的驮运工作拉开了序幕,清脆的驮铃声又一次回荡在大山中……

  7时30分,在7条汉子的吆喝声中,12头骡子排着整齐的队形,沿着山路往山上行进。驮队队长王守信说:“我加入驮队10年了,参加过成县黄渚矿山、兰州、岷县、张掖、平凉、靖远的驮运任务,我们常年在外,驮队规模最大时有120头骡子,每年基本上从正月十二就开工,最迟腊月二十收工。我们揽的活主要在山西、陕西两地。那次在山西干了半个月,骡子走了一天两夜。”

  在行至半山腰时,驮队停下来休息了一根烟的工夫。驮队成员郭奎告诉记者,每次行走至此,驮队都会休息片刻,趁着骡子喘口气的工夫,主人们就地盘坐,抽根烟解解乏。每天下山后,他们都要抓紧时间给自己的骡子饮水,也让骡子稍微歇息一阵。看着每次上山驮那么重的东西,汗水顺着腿留下来,真的很心疼它们。

  男人的吆喝声以及清脆的驮铃声在大山中不断回荡。郭奎说:“驮铃声是一个驮队行走的信号。骡子的主人都会为自家骡子配戴一个铃铛,路上没有这种铃声,大家会觉得心里空当当的。”

  驮队当天要把刚运来的一车水泥沙子运到山顶。因为山高路陡,每头骡子一次只能驮两袋水泥,一天跑7个来回。到达山顶的时候,每个骡子都被汗水湿透了。

  驮队年龄最大的唐四今年60岁了,他不时地在骡群前后捡掉在路上的碎石。他是1980年拉着自家养的骡子干上驮队这个行当的,至今已经整整30年了。年龄最小的吕勇祥今年24岁,脸上一直挂着开心的笑容,十几岁就跟着大人参加马帮,每次从山上下来,显得很轻松,“我跟随驮队也有十几年了,大伙是有苦也有乐,我会一直坚持走下去的”,说完顺口就唱起了刚学会的信天游“羊肚肚手巾三道道湾……”

  郭奎告诉记者:“听老人们讲,麻沿驮队从新中国成立前就有了,我最早参加过江洛到天水的110线路、还有兰州至西宁的750国家示范工程,金昌、张掖330电力线路等的驮运工作。”

  上百年来,陇南一代又一代驮队人挥洒着他们的汗水,一点一点地,将大山深处的家乡与外面的世界连接起来,运出货物,运回财富。今天,驮队辛勤地劳作在电力建设工程中,山间铃响驮队行,送去了物资,带来了希望。正是这些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用他们的艰辛劳动,为家乡的发展奠定了基石。记者 李小龙

每趟下山后都要认真检查骡子身上的驮具。

夜晚在简陋的工棚里休息。

驮队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

中途休息间隙,大伙儿讲几句笑话解解乏。

每趟运送上山的货物都要过秤算工钱。

来源:甘肃日报    责编:岳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