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张掖4月29日消息(记者逯文婕)“扁麻菇从野生‘限量版’到工厂化量产历时21年,把论文写在车间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是我们科研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终极目标。”河西学院教授魏生龙说。

近期,甘肃神农珍稀菇业有限公司与河西学院甘肃省应用真菌工程实验室合作,实施野生扁麻菇工厂化驯化栽培获得成功,实现批量生产。甘肃神农珍稀菇业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廖国钦介绍,目前扁麻菇日产5吨左右,一经上市便受到消费者的广泛好评,产品供不应求。

扁麻菇长势喜人(央广网发 甘州区委宣传部供图)

扁麻菇是分布在祁连山的优势菌种,2003年,魏生龙带领团队对其进行分离驯化,经过16年的努力,驯化栽培取得成功,并获得10余项发明专利。

为了更好地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魏生龙与甘州区重点打造的现代农业“六大产业园”之一的甘肃神农珍稀菇业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魏生龙介绍,由他带领团队提供实验技术向生产技术的转化方案,甘肃神农珍稀菇业有限公司负责具体实施。

食用菌培养基在生产线上完成自动装瓶、自动输送(央广网记者 逯文婕 摄)

甘肃神农珍稀菇业有限公司已建成食用菌瓶栽自动化生产中心等基础设施,日产各类食用菌鲜品40吨,是集研发、栽培、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企业。走进该公司生产车间,记者看到出菇房内,一排排瓶装菌菇在水雾缭绕中茁壮成长;出菇房外,一筐筐即将进入采收车间的菌菇顺着自动化传送带不断向前推进,最终运输到采菇工人的手中。智能化、自动化生产线推动“小蘑菇”做成“大产业”,也为扁麻菇工厂化栽培奠定基础。

“生产工艺标准化是实现工厂化的基础,因此我们投入1600万元至1800万元的研发费用,进行自动化设备改造、菌种及栽培配方研究、生产设施的改造及新建、技术团队培训等方面的工作,让扁麻菇真正走向更多人的餐桌。”廖国钦介绍,下一步,公司将继续推进二期工程,进一步提高扁麻菇的产量。同时,因地制宜,选育具有当地特色的新品种,走一条具有河西走廊特色的现代食用菌发展之路。

“充分利用祁连山菌物种质资源宝库,产学研携手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魏生龙告诉记者,通过扁麻菇的成功转化,科研团队闯出了一条由实验技术向生产技术转化的成功路径,未来他将带领团队继续推动其他实验成果转化,争取让更多野生菌走进工厂。

编辑:邸文炯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