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高台,随处可见耀眼的警徽、闪烁的警灯;乡村田野,一个个藏蓝身影走村入户,化解矛盾、主动服务;工业园区、建筑工地,机器轰隆,步履匆匆的社区民警反复叮嘱反诈防诈、安全生产……

这是甘肃高台公安深入推进“一村一警”工作的真实缩影。

社区驻村民辅警深入一线(高台县公安局供图)

公安之治,首在基层。

今年以来,高台公安牢固树立“大抓基层、大抓基础”鲜明导向,聚焦“基础牢、出事少、治安好、党和人民满意”的总体目标,听民声、察民意、解民忧,主动融入群众,切实把暖心服务送到群众身边。持续推动重心下移、警力下沉,着力防范化解各类矛盾风险,实现了“一村驻一警、村村有联动、人人有责任”的治安防控新格局,维护了全县社会治安大局持续稳定,以高水平安全保障了高质量发展。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今,高台公安积极推进“一村一警”工作,社区驻村民辅警全部下沉一线,实现了9个乡镇136个行政村“一村一专职民(辅)警”全覆盖。136名驻村民辅警奔走在大街小巷,步履不停、星火成炬,“村村有警、格格见警”,守护“暖冬”,描绘出一幅新时代平安乡村新“枫”景。

暑往寒来,从社区到企业、校园,从田间地头到超市、快递点。广大驻村民辅警背包走村、登门入户,日夜守护在群众身边,已成为人民群众最可信赖、最可依靠的队伍。

“不出村就能见到警察,夜里不间断有警车巡逻,遇事有人管,办事很方便,村民们都觉得很安全。”罗城镇天城村支部书记说。

今年1月,民警在一次走访中了解到,家住罗城镇万丰村的马先生多年前在云南、缅甸等地打工期间,与缅甸籍女孩小郑相恋并结婚生下一子,因小郑住院生产时在医院登记的姓名和护照姓名不一致,导致医院无法出具孩子的出生医学证明。给儿子办理落户手续的事困扰了马先生近四年时间。

民警知悉后,耐心地向马先生讲解办理涉外婚姻生育子女落户的政策、流程以及所需材料,并主动帮助马先生联系相关部门出具证明材料,最终成功给马先生的4岁儿子办理了落户手续,为其家庭解决了后顾之忧。

工作中,全县驻村民辅警牢固树立“躬耕社区、安宁有我”的工作理念,持续深耕主动警务、预防警务,扎根基层、进村入户,用每个村的“小平安”带动全县“大平安”。

“走访记录”(高台县公安局供图)

自今年“千家万户大走访”行动开展以来,骆驼城派出所驻村民警办公桌上的那本“走访记录”尤为显眼。内容用铅笔绘就,重点部分用荧光笔进行了标注,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辖区每户人家的户主姓名、家庭成员、地址,联系方式等。

驻村民警说:“要做到对辖区知根知底,切实了解群众的急、难、愁、盼,必须挨家挨户地进行走访,记录的过程也是加深记忆的过程,很多住户信息就这样刻在了脑子里,哪些群众需要帮助,哪些群众的矛盾还未化解翻开记录本一眼便知……”

走村串巷访民情、苦口婆心化矛盾、热心帮扶解民忧,驻村民辅警每天的工作琐碎而忙碌。

社区驻村民辅警深入一线(高台县公安局供图)

在合黎镇,“人民调解室”始终坚持“门常开、人常在、随时来、随时办”,民辅警热情服务辖区群众,耐心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就地息事率达100%。

辖区群众都说,有事就找老田,老田靠谱!

年过半百的“老田”,现在是合黎镇六一村驻村辅警,也是村里的“活字典”。他始终将群众的冷暖记在心头,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人民警察的责任与情怀。他常说:“老百姓是最淳朴善良的。只要你把他们当亲人,他们也会把你当亲人。只要群众需要,我就会永远地干下去。”

随着“一村一警”工作的全面开展,驻村民辅警走进田间地头,在基层综治一线“遍地开花”,将公安机关的“打防管控服”工作落实到村社的每个角落,很多矛盾隐患因驻村民辅警的主动介入得到快速化解。

实践证明,“一村一警”是伸向农村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是推动基层警务与乡村治理相融合、加强农村群防群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保障。

下一步,高台公安将持续履行好“一村一警”使命任务,努力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积极发挥基层警务工作与社会治理体系融合推进的内生动力,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提档升级。(孙强)

编辑:魏晋雪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