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一道名为“沙葱牛肉”的菜品出现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晚宴菜单上。从西北边陲的沙漠腹地到国宴菜单,甘肃民勤沙葱是怎么做到的?

说起沙葱,不得不提“沙葱大王”叶长炼,是他把野沙葱从沙漠中引种到了农户的“致富田”。

叶长炼,甘肃民勤人,他是新农人的典型代表,有着多重身份:沙葱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沙葱产销大户、“全国百名杰出新型职业农民”“甘肃省劳动模范”“武威市优秀人才”……这些,都与沙葱有关。

沙葱长势良好(周旦 摄)

沙葱本是一种长在沙漠里的植物,形似韭菜,口感清脆多汁,又有几分葱的辛辣,一般夏秋两季才能见到。

2008年,民勤县推广搭建日光温室,叶长炼萌生了把野生沙葱引种到温室大棚的想法。

说干就干,叶长炼四处搜寻沙葱种植经验,拜访请教农业专家,了解反季节沙生植物种植情况。他尝试进行沙葱种子繁育,在自己的地里搞实验,摸索掌握温室生产反季节沙葱的核心技术。

创业路上,难的永远不是开始,而是坚持,从自己种植试验棚,三年追寻路,反反复复试验……最终,通过冷刺激的方法破解了沙葱冬季休眠的难题,完成了野生沙葱的人工培育,种出民勤历史上第一棚“家养”沙葱。

就这样,野沙葱从沙漠引种到了大棚里,开始了它的致富旅程。

“我想带头把沙葱种植成功,让更多农民把闲置的沙地利用好。将来打造一个特色的农业产业基地,带动周围更多的农民脱贫致富。”叶长炼说。

在叶长炼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学会了沙葱种植技术,沙葱产业发展得红红火火,但叶长炼并没有满足。2009年,在他的牵头组织下,一个专业生产日光温室沙葱的合作社——民勤县长炼沙葱产销专业合作社成立了。叶长炼建立了全县第一家集沙葱示范种植、农民科技培训、沙葱贮藏销售为一体的农民培训基地,并将培训基地用作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实践的课堂。

沙葱耐旱、抗寒,适宜在比较干燥的环境中成长,而民勤县位于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东西北三面被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包围,光、热、水、土资源丰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了民勤沙葱种植产业。

叶长炼查看沙葱长势(周旦 摄)

“沙葱播种一次,可连续采收10年,大田亩均产量3000公斤、产值1万元以上。大田栽培用水量240方/亩,单方水效益50元,可采收2—4茬;温室亩均产量5000公斤、产值10万元以上。温室栽培用水量280方/亩,单方水效益375元,可采收4—6茬,实现了‘万元田’‘十万元棚’的目标。”民勤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艺师袁盛年说。

沙葱不仅种植成本小、用水总量少、产出效益好、营养价值高,还具有防风固沙和防止水土流失的生态保护功能。

“它们成活率更高,能大面积种植推广,而培育沙葱产业,不仅可以帮助民勤县调整沙区产业结构,发展节水生态产业,还可以恢复生态环境。”袁盛年说。

沙葱原本不过是区域性食材,仅为一方人所熟知。如今,随着生鲜冷链技术日益完善以及新零售多渠道发展,沙葱成功“突围”,打破了美食爱好者的信息壁垒,从乡村迅速跳跃到全国人民的餐桌上,刷新了消费者的认知,让更多人得以尝鲜。

“对沙葱进行二次开发,打造成为适合直播销售、物流配送的‘网红’产品。”民勤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陈芳说。

当地群众采收沙葱(周旦 摄)

“我们只要生长20天,长度在20公分至25公分的沙葱,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同时保留沙葱的清香和鲜嫩口感。”民勤奥翔沙葱产销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甄世龙表示,合作社销售的沙葱都经过人工精心挑选,通过精细的锁鲜运输,最大程度保留了沙葱的鲜美,即使远在2000公里外的深圳,也能吃出戈壁滩的原汁原味。

民勤县围绕创品牌、延链条、拓市场,注册了“漠上花”沙葱商标,培育了富民源、长炼、奥翔等13个沙葱专业合作社,通过“基地+农户+合作社”模式,发展“温室+露地”沙葱种植模式,实现了沙葱的四季生产,沙葱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精的不断转变。

如今,沙葱产业已扩大到民勤县14个乡镇、5000余农户,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年销售量3.3万吨,年产值超过2亿元,民勤沙葱产业园也发展成为西北五省最大的沙葱人工繁育供销基地。(杨燕 梁霞 周旦)

编辑:逯文婕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