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概况 | 政务信息 | 图说白银 | 企业之窗 | 新闻快讯 | 招商引资 | 风景名胜
新闻快讯 更多...
·甘肃武警白银支队警营文化建设特色鲜明
·白银市靖远县 农家书屋成为致富“金钥匙”
·白银会宁县“家庭牧场”在摸索中探路
·白银会宁讲解员王彤荣获“全国十佳讲解员”称号
·白银招商引资到位资金逾340亿
·陕西茶商重走丝绸之路 驼队从会宁出发
·甘肃白银市会宁一中积极创办特色优质教育
·银光集团多举措保障冬季供暖
·白银景泰“三项”惠农贷款助推经济发展
·白银市平川区规范文化市场经营秩序
白银概况 更多...
·白银概况
·白银概况
·投资环境 对外开放 白银开发
·投资环境 对外开放 白银开发
·自然资源 经济结构 历史沿革
·自然资源 经济结构 历史沿革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快讯
白银会宁红色旅游产业发展十年回顾
中广网    2014-12-09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央广网兰州12月9日消息 会宁是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的革命圣地,有着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2004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由此拉开了全国红色旅游的大幕。会宁抢抓机遇,科学谋划,顺势而为,提出了“打红色牌,把会宁建成全国红色旅游名城”的目标,把红色旅游作为一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综合性主体工程,真正做到深度开发与创新开发相结合,红色旅游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红色旅游品牌形象。

  会宁红色旅游的核心景点红军会宁会师旧址的管理机构从股级单位开始,一路升格,到2012年10月,升格为正县级建制。随着红军会宁会师旧址管理机构的不断升格,管理服务能力持续提升,以红军会宁会师旧址为核心区的会宁红色旅游的影响力迅速提高。
  打造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自1986年以来,先后成功举办了三大主力红军会宁会师暨长征胜利五十、六十、七十周年及五届甘肃?会宁红色旅游节等大型纪念和节庆活动。1986年,修建了由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塔名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塔”。1996年,修建了由刘华清上将题名的“红军长征胜利景园”,由张万年上将题名的“将帅碑林”。同时,修建了“大墩梁革命烈士陵园”和“慢牛坡革命烈士陵园”。2006年,完成了18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修缮了12处革命遗址,新建了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拓展了会师旧址保护面积(由1.6万平方米拓展到4.3万平方米),完成投资9000多万元。2010年,启动实施红军长征胜利景园改扩建工程,完成投资3000多万元。红军长征胜利景园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合理的布局以及魅力四射、气势宏伟的长征文化广场赢得广泛赞誉,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会宁第二大红色旅游景区。
  同时,加大红色景区环境的建设力度,从2006年开始,按照“总体规划,一步到位”的思路,投入300多万元,对会师旧址进行全面绿化改造,绿化面积达到2万多平方米,铺设生态游步道2200多平方米,达到了“四季有绿色,三季有花香”的绿化效果,成为会宁县城环境最好的地方和展示会宁形象的重要窗口,被评为全省绿化先进单位,白银市园林化单位。不断完善服务设施,按照国标新建三星级厕所2座,设立旅游购物点5处,建设会萃堂土特产品展销中心,设立医务室、治安室、投诉办公室,增设电信邮政代办点、购置了便携式导游器、环保垃圾箱、观众休息区座椅,制作各种导览指示牌300多块。并于2008年成功创建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活动
  紧扣以长征精神和会师精神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创新形式,组织策划了具有会宁特色的一系列教育活动,有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在全国具有独创性和唯一性。
  在春节、元宵、清明、建党、建军、建国等重要节日,开展了“我向红军英烈献束花”、“瞻仰会师旧址、追寻伟人足迹”、“同唱红色歌曲,纪念红军英烈”、“了解长征历史,弘扬长征精神,践行科学发展观”、“继承英烈遗志,弘扬长征精神,争做时代先锋”、“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缅怀革命先烈,学习光荣传统,提高道德素养”、“弘扬长征精神,建设美好祖国”“争当红色接班人”以及“红色家庭游”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庄严肃穆的会师纪念塔前,通过向红军英烈敬献花篮、鞠躬致敬、重温入党誓词等方式,把党性教育同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报效祖国结合起来,把长征精神、会师精神和鲜活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通过讲解员饱含激情的主题讲解,使游客一进入会师旧址即感受到一种庄重、肃穆、崇敬、怀念的气氛。在今年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之后,根据各部门、各单位把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活动的规定动作的情况,适时拟定了一套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主题宣讲方案,以“红色课堂”打造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实践基地,把会师塔下向红军英烈敬献花篮、重温入党誓词、群众路线教育现场主题宣讲、“中国梦.我的梦”红色文艺演出、参观纪念馆重温长征历史、参观廉政展净化心灵融于一整套活动内容之中,同时,在红军长征胜利景园组织开展了“缅怀红军英烈,重走长征之路,践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主题体验活动,通过穿红军服走长征路,通过红色文艺演出,通过党史、长征史和路线教育知识竞答等活动,寓教于乐,寓教于实,实群众路线教育活动鲜活生动起来。
  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吸引了国内大批团队。自免费开放以来,已接待全国各地的团队8000多个,接待游客600多万人次。
  打造全国明星女子讲解队伍
  紧紧抓住红色旅游景区精神内涵丰富的特点,千方百计通过讲解感动游客。红军会宁会师旧址现有专职讲解员编制35人,现有专职讲解员20人,兼职10人。在讲解员队伍的培养上,提出了“专家的学识水准,播音的语言功底,模特的气质形象,教师的组织能力,演员的表演特长,作家的写作水平,军人的组织纪律,淑女的品格修养,空姐的服务态度”九条标准,确定定了讲解员的“三个小时半”功课,即每天用一个小时背诵讲解词、一个小时阅读长征书刊、一个小时练习声乐舞蹈、半个小时撰写讲解日记或博客。还要求每位讲解员每年至少读三本红色专著,写出不少于5000字的学习笔记,每周参加一次舞蹈、声乐等方面的集中培训,每月举行一次岗位大练兵活动,每半年举行一次讲解大赛。把看游客是否被感动,是否受教育,是否被震撼作为考核讲解效果的硬指标。不断创新讲解形式,把讲述、演唱、朗诵、演讲等形式巧妙地融合在讲解之中。为了规范讲解,还组织编写了《红军会宁会师旧址讲解词》,并已正式出版发行。规范的讲解词是讲解员的基本“教案”,不仅规定了讲解的主要内容,而且避免了由于讲解词不统一形成的讲解杂乱无章和随心所欲等问题。讲解员队伍形成了“刻苦学习,爱岗敬业,崇尚荣誉,团结胜利”的团队精神。2012年会师旧址女子讲解队被评为甘肃省三八红旗集体、白银市巾帼文明岗。2013年荣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称号。女子讲解队员有2人荣获全国十佳导游(讲解员)、全国优秀讲解员、全省优秀讲解员、全省青年岗位能手、全省巾帼建国标兵等荣誉10多项。提升红色文化的影响力
  红色景区不仅是革命精神的传播者,而且是红色文化的弘扬者,要通过发扬光大民族精神和革命意志,挖掘红色文化,提升景区的文化吸引力。几年来,会宁不断创新教育方式,通过多种渠道弘扬红色文化。成立了红色艺术团,排练了《会师颂》大型红色文艺专场演出、大型广场红色文艺演出、小型室内联谊演出三场精品红色文化演艺节目,推出“观看红色演艺,接受爱国教育”的党员干部培训新模式,把说教变成演艺,把剧场变成课堂,起到了寓教于乐的良好效果。红色艺术团以讲解员为班底,演出每年达到60多场次,受到广泛好评。举办了“放歌会师楼”红色歌曲创作演唱活动,创作出以长征、会师及会宁为题材的红色原创歌曲77首,其中《会师山歌》作为甘肃省唯一入选歌曲,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第29届世界音乐大会。创拍五集电视文献纪录片《大会师》,填补了红军大会师这一历史事件在影视创作方面的空白。编撰发行红色书籍,编写了出版了《红军会宁会师志》《红歌会师楼》《图说三军大会师》等著作,2014年,还创办了《大会师》馆刊。同时,加大了对景区景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会师塔”、“会师门”、“会师楼”三件红色商标经国家工商总局注册成功。
  组建公司推动红色旅游产业化发展
  在2009年组建会萃堂土特产品展销公司的基础上,组建甘肃嘉音红色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下设会萃堂土特产品展销公司、红色文化演艺公司、文化产品研发公司、餐饮服务公司、旅游运输服务公司等分公司,突出会师品牌,增加旅游收入,以商养旅,以旅带商,多元驱动,全面发展。目前,会萃堂土特产品展销公司年实现销售收入300万元;红色文化演艺公司参与了省市县各级组织的演出200多场次,实现各类收入80余万元;文化产品研发公司完成了将帅碑林题词及地方历史名人书画作品的拓片和复制以及“红军粮”包装袋的设计制作;餐饮服务公司开办的“红园酒店”开业运营;旅游运输服务公司购置的旅游观光车投入营运。2013年开展了会宁“四大美食”和“十大名小吃”评选活动,使“游在红色会宁,品尝会宁小吃”成为旅游者的一种时尚。在景区推出了“登会师楼、模拟情景表演、唱红军歌、跳红军舞、磨红军粮、编红军鞋、走红军路”等体验参与性项目,受到游客欢迎。打造“剧场课堂”,推出“游会师圣地,上剧场课堂”活动。在红军长征胜利景园游客服务中心建设了3D影院。开发各类具有“会师”字样‘“会师楼”“会师塔”图像的红色纪念品50多种。产业化的建设和发展,使红军会宁会师旧址走上了以红色瞻仰为主,以观光、休闲、参与、体验、商务为辅的多元化发展之路。
  景城一体化建设红色旅游名城
  近年来,会宁把突出特色,提升城市品位作为发展红色旅游业的关键所在。立足会宁是丝绸之路重镇的厚重历史文化内涵和“共和国从这里走来”中国十二大重要地方及“红色足迹”中国六大革命圣地之一的突出地位,按照旅游城市的功能,定位、谋划、布局、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按照陇中区域性特色城市的目标,努力建设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红色旅游名城。把红色旅游作为树立会宁形象、弘扬会师精神、促进革命老区发展的政治工程、文化工程和经济工程,科学谋划旅游业发展,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建设红色旅游经典城市,为弘扬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精神打造基地,建设载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政治和经济效益。
  会宁先后编制了《会宁县建设全国红色旅游名城实施方案》《会宁县建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实施方案》《会宁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会宁红军会师旧址保护规划》和《会宁红色文化产业园建设规划》;启动了《会宁县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的修编,完成了《西岩山生态文化休闲公园总体规划》和《齐靳自然旅游观光示范点总体规划》。实现了红色旅游与红色文化、历史文化、金色教育文化和绿色产业文化的“四个融合”,加速红色文化旅游发展,使红色旅游业迈上了科学发展的良性轨道。
  会宁立足于打造全国红色旅游名城的思路,提出了“会师圣地、红色会宁、古道名城、博士之乡”的旅游形象,按照“一河引领、两岸繁荣、三山增秀、四区联动”的城市发展战略和规划设计精细化、空间布局集约化、基础设施现代化的原则,以“改造老城区、建设新城区、发展西城区”的思路,延长旅游产业链条,走景城一体化,产城一体化的路子,将红色旅游发展规划与全县以及相关区域的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和文物、遗址保护等专项规划衔接起来,将会宁富有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教育文化、民俗文化资源要素和文化符号转换成旅游资源元素,融入到城市建设之中。在完成城市路网改造和穿城而过的祖厉河的综合治理工程之后,正在建设汉唐二十四节气文化商业街、状元历史文化园等具有鲜明文化旅游特色的城市建设重点工程,最终实现让游客在以城市为载体的旅游环境中感受文化,在博大精深的文化中体味城市的魅力的旅游城市的目的。
  短短几年,会宁先后荣获中国十大文化休闲旅游县、中国优秀红色文化旅游名县、中国优秀红色旅游目的地、中国最佳红色旅游示范城市、中国十佳历史文化名城等称号。如今,一个“陇中区域性特色小城市”正在成型。
  “三色”互动形成红色旅游产业新格局
  红色旅游景区还必须为游客打造富有特色和吸引力的旅游线路,延长旅游链条,提供内容丰富的旅游产品。为此,会宁充分挖掘金色教育资源,发挥“西北教育名县”的品牌优势,积极搭建会宁教育考察旅游平台,以“金色教育”丰富“红色旅游”、以“红色旅游”带动“金色教育”。红色旅游产业已经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初步形成了红色旅游与金色教育、绿色产业相互促进、彼此协调、互动发展的文化旅游产业。实现了以红色文化为牵引,推动红色文化资源、绿色产业资源和金色教育资源有效互动,集群发展的态势。逐步形成了“三馆”(纪念馆、博物馆、教育展览馆)、“两区”(会师旧址景区、长征胜利景园景区)、“一品”(纪念品)、“一乐”(农家乐)和“一场”(红色文艺专场)的会宁旅游特色格局。
  红色旅游带动作用巨大
  红色旅游业的发展,使会宁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保护和利用;为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提供了一个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把历史文化和政治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红色旅游强化了会宁的政治影响力。红色旅游业的发展,使会宁成为全国乃至世界关注的焦点。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刘云山、刘延东、宋平、令计划、杜青林、张震、费孝通、钱伟长、陈俊生、钱正英等先后来到会宁,缅怀先烈、视察工作,全面助推了会宁红色旅游的知名度,增强了吸引力和感召力。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任弼时、罗荣桓、徐向前、陈赓、罗瑞卿、徐海东、左权、柴洪宇等开国元勋、老将军以及老红军的后代400多人次,踏着先辈的足迹,不远万里来会宁缅怀先烈,追忆亲人。国家各大部委和全国各地都有游客来会宁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自2006年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开馆以来,来自美国、英国、俄罗斯、法国、日本、马来西亚等30多个国家的外宾2万多人参观红军会宁会师旧址,使外界增加了对会宁的进一步了解,会宁与外界交流和沟通的渠道更加畅通,极大地改变了会宁人民的精神面貌和思想观念。会宁正在以其“革命圣地”的形象融入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
  红色旅游促进了会宁的经济扩张力。红色旅游的发展,旅游综合收入翻倍增长。从2004年到2013年,全县旅游接待人数从近10万人次增长到143.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从0.25亿元增长到近10亿元。截至目前,旅游综合收入占全县GDP的6%,占第三产业总值的40%。会师旧址成为甘肃省第一家游客突破年百万人次大关的红色旅游景区,甘肃省最大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龙头基地。
  红色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布局合理、配套完善的第三产业体系的建设必将进入快车道,为构建大商贸、大市场、大流通的现代物流格局奠定了基础。“十一五”期间,全县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3.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递增43.7%;固定资产投资递增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递增16.4%;大口径财政收入递增24.5%;一般预算收入递增27.5%;一般预算支出递增2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递增13.3%;农民人均纯收入递增12.7%。
  红色旅游带动了会宁的城市建设步伐。红色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城市化建设步伐。近5年来,会宁县走“景城一体化”的发展路子,把红色旅游发展融入城市建设当中,累计投入资金50亿元,改善城市功能,建设红色旅游名城,城市综合功能进一步强化,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形象不断提升。如今,一个全新的会宁,一个陇中区域性城市正在崛起。
  红色旅游促进了会宁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红色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形成了红色旅游与金色教育优势互补,以金色教育带动红色旅游,以红色旅游衬托金色教育的良性发展格局。教育事业的发展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而旅游业的发展又促进了教育的合作,2007年,江苏如东县和会宁县正式缔结友好县,近年来,靠红色旅游的带动和金色教育的吸引,用于会宁社会事业的捐助资金每年达上千万元。红色旅游事业的发展,对会宁各项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
  红色旅游推动了会宁文化事业的发展。红色旅游事业的发展,推动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红军会宁会师旧址是长征会师精神的物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通过举办各类主题实践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受到了革命精神的洗礼,弘扬了以会师精神为核心的先进文化,形成了薄弱经济承载庞大教育的会宁教育现象,造就了顽强拼搏、淳朴坚韧的人文品质,成为推动会宁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力量。通讯员 常琦彪
来源:中国甘肃网    责编:焦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