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一幅精致的麦秆画,其中最难的就是烫,烙铁不容易掌握,需要通过温度、力度的精准把控来刻画线条、堆砌细节……”在甘肃省民乐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非遗文化课堂上,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麦秆画传承人孙秀英正在为学生讲解麦秆画的制作要点。

孙秀英正在为学生讲解麦秆画的制作要点(王晓泾 摄)

为更好地落实非遗文化进校园工作,民乐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将顶碗舞、四家武术等多个省、市、县级本土非遗项目列入学校非遗文化课程和特色课程。学校定期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统手工艺人走进校园,进行非遗文化辅导,让学生享受丰富的文化资源。

“为让学生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学校建设了刺绣、树皮画等4个非遗传承教育展览馆,馆内有藏品1000余件,作为组织学生参观学习、讲授非遗知识的平台和中小学师生体验非遗文化的窗口。”民乐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校长赵惠新介绍,学校还结合各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建设6个非遗大师工作室,定期举办传统文化讲座、非遗教育教学活动,师生在学习中走近非遗、认识非遗、热爱非遗,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非遗进校园文化品牌。

民乐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非遗传承教育展览馆(王晓泾 摄)

非遗文化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各种传统工艺手法与技法,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而且促使他们“穿越时空”,与非遗项目“对话”。

“深入挖掘非遗的价值内涵和育人元素,与思政教育相结合,与学生专业学习和技能培养相结合,将非遗育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培育学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促使他们多元发展、全面发展、幸福成长。”赵惠新说。

近年来,民乐县通过构建“课程教学+社团活动+校园文化+艺术展演”四位一体的非遗文化教育体系,将非遗文化传承教育融入日常教育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让学生直观感受非遗技艺之美,实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与创新。(王晓泾 陈有金)

编辑:逯文婕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