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兰州9月15日消息(记者李红军 通讯员曹小成 杨璇)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在甘肃省庄浪县卧龙镇玉米饲草基地,饲草收割机来回穿梭,收割、粉碎、装运……现场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卧龙镇饲草种植大户石有生这几天正忙着收割饲草,由于他有自己的养牛场,牛粪可以还田,种植的饲草长势喜人,看着一辆辆满载饲草的车辆,石有生的脸上挂满了笑容。

青贮饲草收割现场(央广网发 曹小成 摄)

“我们总共种了800亩饲草玉米,能收4000吨青贮饲草,除了自己的养殖场使用之外,多余的还可以给别的养殖户销售,效益也不错。”石有生说。

青贮玉米具有产量高、品质好等优点,制成青贮饲料喂养牛羊,可以增强牛羊体质,增加肉质口感。近年来,庄浪县将肉牛养殖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推广青贮玉米种植,解决肉牛养殖的草料问题,降低饲养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助推肉牛产业发展。

在卧龙镇杨魏平凉红牛繁育基地,饲草青贮池、干草棚、病畜隔离舍、雨棚贮粪台、拌料机、撒料车等生产设备一应俱全。一头头膘肥体壮的肉牛,正在宽敞整齐的牛舍里,悠闲地咀嚼着草料,饲养员正开着撒料车投放饲料。

平凉红牛养殖场(央广网发 杨璇 摄)

“我们牛场今年育肥牛已经卖出了200余头,现在还存栏700多头,一年下来效益很不错。”卧龙镇杨魏养殖场场长魏进旺说。

目前,卧龙镇建成200头以上规模化养牛场4处,带动发展10头以上养牛大户60户,全镇牛存栏量达到7260头,预计年底牛饲养量将突破1万头,实现牛产业带动群众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近年来,庄浪县通过“饲草青贮+养殖基地”双模式的建立,带动了当地养牛场规范经营,建立了“合作社+养牛大户+农户”示范帮带机制,通过为养牛户提供技术指导、饲草调运、防疫、冻配等产、供、销服务,实现组团发展,互利共赢,助推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编辑:邸文炯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