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耸入云的露骨山,守护着奋进逐梦的武阳儿女。奔腾的漳河,滋养着这片神奇的沃土。
近年来,甘肃漳县依托自然生态资源,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保护开发两山一井一河,推动经济翻番升位提质”思路,以项目建设为依托,打造“绿美漳县”新亮点。
绿色发展的漳县典范
漳县聚焦生态优势,激发生态活力,释放生态效能,转化生态价值,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人气聚、效益增的绿色发展之路。漳县山峦起伏,重峰叠嶂,现有林地面积132.41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40.77%;森林面积59.37万亩,森林覆盖率18.28%;森林蓄积量32.59万立方米;草地面积65.47万亩,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78.33%。
漳县贵清山(漳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漳县坚持生态立县战略不动摇,开展全民义务植树,干部群众挥锨播绿,统一规划、统一苗木、统一栽植、统一管理,使荒山披绿、道路添彩。三年来,全县投入资金1.47亿元,完成造林绿化面积18.16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万亩,退化林修复6万亩,封山育林8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3.16万亩。完成义务植树383.07万株,通道绿化384公里。严格落实林长制,988名护林员、草管员实现“网格化”管理。推进“河长+警长”制,全县27名县级河长、117名乡级河长、91名村级河长,分别对全县3条主要河流、15条支流开展巡河履职,构建水生态治理新格局,打造天蓝、秀美、河畅的河道,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宜居乡村,初现“城在林中,林在城中,山水融合”的美景。
打造绿色“产业集群”
不负绿水青山,方得金山银山。
漳县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发展优势,把生态作为最大的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先后建成遮阳山明珠酒店、遮阳山花筑民宿等旅游项目,并系统科学谋划总投资23亿元的重点文旅项目43个。
截至10月底,全县共接待游客293.97万人次,较上年增长44.44%;实现旅游收入15.65亿元,较上年增长87.95%。绿水青山的“颜值”成为发展的“产值”,为漳县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一池春水”,为村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新路径,绿色成为漳县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绿色农产品,鼓了百姓腰包。寒冬时节,漳县杜家庄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园里,各种蔬菜长势旺盛,村民们采摘后,一箱箱通过快递运往城里的客户。
2022年,在全国妇联的牵线搭桥下,漳县与山东寿光对接,共同出资2500万元,建成大型拱棚23个,冬暖式大棚10个,占地270亩。二期投资3100万元,占地300多亩,正在建设中。已带动周边群众85人务工增收,户均增收12万元。依托寿光高科技农业模式,建成集种植、观光、研学、采摘、农产品加工、冷链仓储等为一体的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园。
漳县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园(漳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在三岔镇投资1亿多元,通过“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建成食用菌产业园,金耳、黑木耳基地700余亩,大棚240座,年挂棒能力达400多万棒,建成了年产1000万袋食用菌菌棒的生产地。带动妇女260多人就业,年人均收入7000多元。全县建成食用菌基地886亩,8个乡镇年产干木耳500多吨。
走进漳县石咀村,浓郁的药香扑鼻而来,家家晾晒着当归、党参、黄芪等绿色中药材,丰收的喜悦让村民乐开了花,各地客商蜂拥而来,争相采购。今年全县种植中药材21.5万亩,家家户户发“药财”。去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20.19万亩,年产值25亿元,带动4万多群众就业。
全县以市场为导向,发展蔬菜、核桃等绿色农产品,全县蔬菜种植面积10.62万亩,核桃5万亩,沙棘30万亩,大棚韭菜规模达到1.4万座,建起一座座“绿色银行”,乡亲们靠着绿色产业过上了幸福生活。
项目激活发展新动能
漳县今年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97个,总投资243.9万元。一处处如火如荼的施工现场,让人们感受到漳县奋进发展的强音,一个个重点建设项目,一组组崭新的数据,见证着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的新跨越,描绘着“工业强县、生态富县”的宏伟蓝图。
漳县新建武阳公园(漳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抓生态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漳县随着一大批重点项目的实施,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民生保障不断增强,城乡群众安稳祥和,一个宜居宜业宜养宜游的美丽漳县正展现在世人面前。(何继强 汪泽福)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