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武威4月28日消息(记者逯文婕 通讯员杨燕)2023年,一道名为“沙葱牛肉”的菜品出现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晚宴菜单上。从西北边陲的沙漠腹地到国宴菜单,甘肃民勤沙葱是怎么做到的?

沙葱也叫“蒙古韭”,是一种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上戈壁滩中的野生植物。“菜中灵芝、状若青韭、香辣适宜、尾韵清甜”是大家对民勤沙葱主要印象,而种植成本小、用水总量少、产出效益好、营养价值高的特点,也成为民勤重点培育发展沙葱产业的主要原因。

凉拌沙葱 (央广网发 王珍艳 摄)

民勤县农技中心高级农艺师高艳红介绍,沙葱耐旱、抗寒,适宜在比较干燥的环境中成长,而民勤县位于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东西北三面被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包围,光、热、水、土资源丰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了民勤沙葱种植产业。

沙葱之所以“走进寻常百姓家”,得益于对其的人工驯化。2008年,民勤县大坝镇八一村采用冷刺激的方法成功破解了沙葱冬季休眠难题,为沙葱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目前,民勤采用“露地沙葱”和“日光温室沙葱”两种方式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实现了一年四季不间断地供应沙葱。

“沙葱播种一次,可连续采收10年,每茬生长期3至4周,可采收2至4茬,亩均用水量160方,亩产量1万至1.5万斤。露地沙葱亩均收入可达1万元以上,温室沙葱每棚收入可达10万元以上,实现了‘万元田’‘十万元棚’的目标。”高艳红说。

沙葱长势良好(央广网发 杨燕 摄)

“我们每天的沙葱收购量在5吨左右,主要销往宁夏、河北、广州等地。”民勤奥翔沙葱产销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甄世龙介绍,他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统一标准种植、统一标准管理、统一销售,年销售沙葱近400吨。

小小野沙葱,经过十多年探索和发展,如今成为带动群众致富增收的大产业。目前,民勤沙葱产业园发展成为西北五省最大的沙葱人工繁育供销基地。

“制定出台统一的沙葱种植、管理、采收技术规程,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创新发展模式,引导种植基地、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提供良种选育、技术推广、产品研发和销售等服务,打造两大‘千座万亩’产业带,扩大民勤沙葱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民勤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陈芳说。

围绕创品牌、延链条、拓市场,民勤县注册了“漠上花”沙葱商标,培育了富民源、长炼、翱翔等13个沙葱专业合作社,沙葱种植已扩大到全县14个乡镇,涉及40多个村社,种植面积达到1万亩以上,产值超过3亿元。

编辑:邸文炯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