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甘肃漳县街头,口袋公园风景如画,社区环境干净整洁,小区楼栋井然有序,志愿服务热火朝天,一幅幅主题鲜明的公益广告随处可见、驻足可观……点点滴滴、一步一景,无不让人感受到漳县这座城市正变得越来越美丽。

自创城工作开展以来,漳县牢固树立“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理念,紧紧围绕建设“崇德向善、崇文尚学、环境优美、功能完善、宜业宜居”的省级文明县总目标,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加强统筹协调、靠实工作责任、督促任务落实,强力推动各项创建任务落地见效。

内外兼修扮靓新城市“新颜值”

“我十多年前第一次到漳县出差,那时的漳县只有武阳路一条街比较繁华,这次来感觉和以前相比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造提升的漳县滨河路让人耳目一新,也看到了许多高楼,新修建的武阳公园更是市民饭后休闲散步的好去处,整个县城感觉也很精致,生活恬静舒适。”来漳县出差的兰州市民王先生说。

2024年漳县扎实推进滨河路增绿工程,投资4162万元实施生态廊道建设项目,栽植苗木花卉3.1万平方米,同时,结合滨河路拓宽改造工程,在滨河路人行道北侧,栽植法桐、金叶榆、小黄杨、金叶女贞等苗木10万余株。目前,人行桥和南滨河路步道对外开放,城市颜值和内涵实现双提升。

撑起城市“面子”,关键在于筑牢民生“里子”。文明城市创建,不仅要让居民“可看”,更要“可感”。

改造提升后的漳县滨河路(漳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过去,老旧小区是提升城市生活品质中的短板弱项。今年来,漳县对发改局家属楼、原财政局家属楼、商贸街小区南段3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新建污水管网31公里,改善3个片区近5400余户居民的污水收集问题。

“我家就在商贸街小区,今年政府对我们小区进行了改造,重新铺设了地下管网,对路面也进行了硬化,整个小区焕然一新,文明城市创建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家住商贸街小区的市民刘静茹说。

完成改造提升后,小区环境干净整洁,车辆停放有序,小区居民拍手称好。

双向奔赴彰显市民“高素质”

文明城市创建既需要党员干部超前谋划、精准施策;也需要广大群众自觉配合、大力支持,这是双向奔赴的创建之路。

今年来,漳县政务服务中心以创建省级文明县为契机,不断完善服务设施,精简办事流程,提升服务水平,让企业、群众通过政务“小窗口”,感受城市“大文明”。

同时,漳县推动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助推省级文明县创建,动员全县干部职工每周五下午3:00至6:00上街开展文明行为宣传、城市乱象整治、文明交通劝导、区域内垃圾清理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截至目前,已开展志愿服务70多次,清理“牛皮癣”小广告1000余处。

文明交通是“文明城市”最直观的体现。为切实强化文明城市交通秩序管理,助力省级文明县创建,构建畅通和谐、文明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漳县针对交通出行中存在点多面广频发的不文明行为,通过智慧交通建设、增设行人过街语音提示系统,有效遏制不文明交通行为。

今年来,漳县累计开展摩托车、电动车登记挂牌1585辆,建成停车位1260个,安装停车车档1200个,新规划非机动车辆停放区131处,城区车辆乱停乱放问题得到有效改善。

漳县政务服务中心设置的爱心母婴室(漳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文明实践引领社会“新风尚”

文明,是城市发展的精神底色。漫步在漳县的街头巷尾,扑面而来的文明之风让人倍感温馨与惬意。

10月11日,爱心漳县·情暖夕阳2024年漳县“我们的节日·重阳”主题文化活动在县社会福利院举行。

文化馆的工作人员为现场观众献上了一场精彩的文艺演出。除了文艺演出,现场还开展了“手机课堂”“健康守护”“义务理发”“情系夕阳”“美好瞬间”“爱心关怀”等“1+8+1”志愿服务活动,倡导全社会关心关爱老年群体,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传统美德。

冬日的早晨,走进漳县殪虎桥镇铁沟村的爱心食堂,老远就能闻到诱人的饭菜香味,宽敞明亮的灶房、干净整洁的餐具,菜单上有丰富多样的餐品。到了饭点,留守老人们走进爱心食堂,围坐在餐桌前边吃边聊,食堂大院里顿时热闹起来。

这只是漳县践行深化改革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漳县积极创办各种形式的“老年爱心”食堂,为农村老人提供助餐、休闲娱乐等服务,有效推进了农村养老事业健康发展。截至目前,全县13个乡镇全覆盖创办互助幸福院、“爱心食堂”24个。

文明花正开,幸福满城香。

如今,在漳县,创建为民、创建利民、创建靠民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齐抓共管的创建格局逐步形成,文明新风扑面而来。(李志斌)

编辑:邸文炯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