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解决农用残膜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助力农田“排毒养颜”,实现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连日来,甘肃省静宁县各乡镇充分利用冬季农闲时机,将废旧地膜回收工作与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紧密结合,广泛宣传废旧地膜回收的重要性,动员农户全面清理田间地头、沟渠边道等区域的废旧农膜,从而有效降低白色污染,实现增收、环保“双促双赢”。

群众用废旧地膜换取新地膜(李艳艳 摄)

在静宁县曹务镇中庄村,村民张满强正忙着在自家的玉米地里清理残留地膜,望着被清理后焕然一新的田地,他说:“以前没有地膜回收政策,玉米收割后,地膜就留在地里,风一吹到处飘散……现在不同了,收集的旧地膜能换十几卷新地膜,不仅保护了环境,还增加了我们的收入。”

据了解,静宁县已构建起完善的废旧地膜回收网络体系,遵循“政府主导、企业联动、站点回收、全民参与”的原则,在曹务、三合、原安等旱作农业乡镇设立42个地膜回收中转站,不仅方便了农户交售废旧地膜,还确保了回收工作的高效开展。

在静宁县三合乡地膜回收中转站,一台台满载废旧地膜的农用车排起了“长龙”,村民们正等待验收、卸货。回收的废旧地膜堆积如山,工作人员忙着为农户称重和兑换回收专用凭证,现场繁忙而有序。

满载废旧地膜的农用车排起了长队(李艳艳 摄)

三合乡副乡长李周彦说:“自废旧地膜‘以旧换新’活动开展以来,我们通过多种方式广泛宣传,提高了农户对地膜回收政策的认知度。乡上的回收站每天都会吸引大量村民前来兑换,1.5方旧膜就能兑换1卷新膜,极大地激发了农户清理地膜的积极性。现在,全乡公路沿线、田间地头等重点区域面貌焕然一新,农村人居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也为推动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技术创新方面,当地企业发挥关键作用,甘肃禾宁塑料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通过先进的加工工艺,将回收的废旧地膜转化为再生塑料颗粒,进而生产各类塑料制品,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延伸了农业产业链条。(李艳艳)

编辑:魏晋雪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