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兰州9月13日消息(记者李红军 通讯员郝亮)金秋五谷香,秸秆收购忙。眼下,正值甘肃成县大田玉米成熟收获期,也是饲草料储备的黄金期和关键期,成县红川镇抢抓时机,依托当地畜牧养殖龙头企业,扎实有序开展饲草青贮工作,为壮大养殖产业,助力群众增收奠定坚实基础。

秋日的成县大地美如画(央广网发 郝亮 摄)

走进甘肃启顺陇盛源养殖有限公司饲草加工区,一辆辆满载玉米秸秆的农用车正在等待过磅收购,伴随着阵阵轰鸣,一株株玉米连茎带穗被卷入机器,经过切碎和揉搓,变成青贮饲料从排料口撒出,落入一旁的青贮池……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据企业负责人介绍,企业平均每天收购玉米秸秆160吨左右,生产的青贮饲料主要满足企业养殖,收购将持续到10月中旬。

作为畜牧大镇,红川镇在牛产业发展和推动秸秆资源循环利用上下足功夫,形成了“饲草料(秸秆)种植加工—牛羊养殖粪污还田—绿色农产品生产”的循环农业生产模式。青贮饲料的推广实施,不仅缩短了牛的饲养周期,提高了出栏率,减轻了农民秋收劳作的负担,还实现了农业生产废料的循环利用,从源头上杜绝了焚烧秸秆带来的污染问题,实现了群众富、环境美、产业兴。

秸秆变废为宝助农增收(央广网发 郝亮 摄)

“过去收完玉米,田间地头就像‘打仗’,浓烟滚滚,气味呛人。随着肉羊、肉牛等畜禽养殖业的规模发展,政府大力推广秸秆综合利用,农村环境美了,产业发展了,秸秆变废为宝也让我们多了一份收益。”席郝村村民席建强说。

近年来,红川镇转变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模式,不断拓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渠道,打造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局面。

“今后,我们将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回收、群众参与的工作思路,立足全镇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将环境治理、农业生产和畜牧产业深度融合,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助力农民持续增收,走出绿色生态发展的新路子。”红川镇党委书记牟蓉说。

编辑:邸文炯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