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支山正在修建的隋炀帝行宫
始建于公元425年的山丹大佛寺,被誉为天下第一室内泥胎贴金坐佛
焉支山万寿山景观
焉支山森林公园效果图
中广网兰州8月2日消息 焉支山,一个浪漫、富有诗意的名字。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这里都在演绎着不朽的故事。饮马长城窟,呼鹰古战场。走进山丹,就像走进历史的时空,眼前旌旗猎猎、战马嘶鸣,那一段段残留的长城诉说着昨日的雄风。几乎中国的历史变迁,全部都与这里有关,这里是匈奴的悲伤之地,这里是泱泱大国的辉煌之门,这里是中国战马的养育之地,这里是中国佛教的吉祥之宫。大佛寺前,碧波荡漾,湖的对面是闻名遐迩的天然睡佛。今天大佛寺修缮一新,门前的广场庄严肃穆,禅意盎然,让人肃然起敬。我们一行千里拜谒佛教圣地,感受到的是这里发生的巨变。
山丹大佛寺广场
焉支山顺流而下的潺潺溪流
山丹是什么?山丹是一段历史,一种情怀。在这里,你和历史对话,与自然交融,感受着人生的真谛。
焉支山位于山丹县城南40公里处,占地面积10215亩,南北宽20公里,东西长34公里,平均海拔2919米,1993年被省林业厅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2006年省政府命名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11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4A级景区。焉支山自然风光秀美,山上林海松涛,碧波无际,山下沟壑纵横,清泉淙淙,峡谷两侧崇山峭立,奇石岩岩,是消夏避暑、度假的旅游胜地。
同时,焉支山历史文化厚重。据史书记载,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兵大败匈奴,将焉支山正式纳入汉室版图。公元609年,隋炀帝西巡,在焉支山下接见高昌王麦伯雅、突厥守伊吾官及西域27国王公使节,并亲自主持举办了规模盛大的国际商品交易会,号称“万国博览会”,被称之为世博会的发源地和“国博故里”。诗人李白、韦应物、岑森、王维等留下了歌颂焉支山的优秀诗篇。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是钟山寺庙会,山丹及临县群众来此朝山观景,民间传统风俗流传至今。
为打响“世博圣地,五彩山丹”旅游品牌,加大焉支山景区旅游开发建设力度,去今两年焉支山景区完成投资7000多万元,建成停车场6200平米、木栈道5000米、下山石梯900米、景区游步道3500米、焉支峡滑倒1000米、焉支峡吊桥2座、神仙斋木屋2座、神仙斋六角亭1个、双层八角亭、蘑菇亭、星级厕所4座、马莲滩观景平台、杨四郎泉观景亭、焉支湖等建设项目,铺设停车场护坡、焉支湖、滑道、前寺等处地坪8500平方米,架设停车场照明设施,设置4个民族大帐、石质十二生肖景观、滑草、射箭、秋千、击鼓长廊、气压式凯旋大门、机枪4挺等娱乐设施和景区道路安全镜。隋炀帝行宫已完成基础回填,地面工程正在紧张施工。观景佛塔和隋炀帝行宫主题工程10月底可竣工,室内装饰装修工程力争年内开工。
同时,佛教文化也是山丹旅游的一大特色亮点。位于山丹的大佛寺中的坐佛与张掖卧佛、武威站佛,并称为河西三大佛,堪称佛教奇观。山丹大佛寺原名土佛寺,始建于北魏(公元425年),距今1500多年。明英宗朱祁镇为该寺题写匾额“土佛”,土佛寺由此得名。1971年,毁于“文革”浩劫。1992年至1998年进行重建。重建后的大佛寺占地面积10000多平方米。寺院分前庭后院,主体建筑大雄宝殿为全木结构、琉璃瓦盖顶的楼阁,高39米。内塑释迦牟尼讲经说法状坐像一尊,高35米,坐佛的手、足、胸及面部用纯金箔裱贴,被海内外佛教人士誉为“天下第一佛”。
据介绍,为实现山丹旅游产业转型跨越发展,县委县政府将大佛寺景区开发建设作为我县旅游产业开发建设的重点工作,计划投资1.6亿元,分三期恢复建大佛寺景区。一期工程主要建设七孔牌坊、千佛殿、展示馆、游客中心、文化长廊、九龙沐太子等项目,二期工程主要建设亲水平台、亲水栈道、少林武校、演艺厅等项目,三期工程主要建设丝绸之路自驾游基地和大佛寺通往新城区道路、观光小火车等项目。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环顾四野,匈奴的金人在哪里?在山丹,我们实现了历史和现实的穿越。记者杨重琦李鹏沙莎海小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