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在线收听
中国之声 经济之声
音乐之声 都市之声
华夏普通 华夏双语
民族之声 文艺之声
中华之声 神州之声
电子杂志 更多>>
本期热点:天堂阶梯 屋脊之舞 梦回拉萨 大昭寺 仙水活水 海子 林芝
日期:2007-12
第03期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书画摄影咨询
2008年北京奥运会体育图标“篆刻之美”
中广网    2008-01-21

 


    中广网兰州8月31日消息  2008年北京奥运会体育图标“篆刻之美”自8月初公布以来,受到各方面的关注,沪上书法篆刻家施元亮也尝试用篆刻手法将这35件图标刻一遍,其中“马术”、“射箭”和“现代五项全能”等三个奥运图标刻章昨日已完成,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创作是想借奥运东风,让更多的人去了解、欣赏中国篆刻艺术之美。

  体现篆刻之美

    35个包括田径、赛艇、羽毛球、棒球、篮球、拳击、皮筏艇、自行车等运动项目的奥运图标,借鉴了中国特有的篆刻形式。然而包括韩天衡、刘一闻、施元亮在内的沪上众多篆刻家表示,这35个图标虽然赏心悦目,富有新意,但严格地说它并非篆刻,而是借鉴了篆刻形式的工艺美术设计。如何体现真正意义上的“篆刻之美”?这引发了施元亮尝试用传统篆刻手法将35件图标刻一遍的兴趣。

    “目前的奥运图标虽具篆刻的形式,但是同样粗细、可复制的线条、可完全套用的边框,使得构成篆刻艺术的三要素———‘章法’、‘刀法’和‘篆书’却没有完全体现出来。”施元亮说。

    从施元亮已创作完成的“马术”和“射箭”印章来看,它们比奥运图标更具艺术性,艺术家通过刀法运用,在块面布局中鲜明地表现出不同轻重虚实的节奏感;而这两枚印章的创作源泉分别来自中国岩画和汉画像,延伸了历史文化积淀,使印章显得更为厚重。

  篆刻成为冷门艺术

    “篆刻之美”的面世,让人们再次关注中国的篆刻艺术。“古人曾将印章作为一种身份的象征,比如皇帝用的‘玉玺’,而现在一般人对印章的认识则仅限于印信凭证。”施元亮说,“从艺术的角度而言,在这小小方寸之间融合了绘画、书法和雕刻等艺术。老一辈艺术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绘画两年就可以挂墙看,书法两年还可以端量端量,篆刻两年连边还没摸着。’可见,篆刻难学、难解的程度。而印章相比绘画、书法,不易展示和装饰的效果,也使它成为收藏界的冷门。”

    近年来的一些品牌标识虽然也运用了篆刻形式,“但这些标识反映了‘轻艺术重设计’的倾向。”施元亮表示,“这些设计带有明显的工业化痕迹,缺乏作为一门艺术应具有的激情。” (王健慧)
 

来源:SRC-148    责编: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