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声论坛
中广邮箱

加入桌面 | 设为首页 | 天气预报 | 节目时间表 | 网站地图RSS定制

甘肃分网

首页 | 中央台记者看甘肃 | 甘肃要闻

 首页 > 甘肃分网 > 校园生活

陇南一小学108名学生 仅5名正式老师

2013-06-19 15:12   来源:21世纪经济报    打印本页 关闭

    

 

  上课的教师

  原标题:甘肃陇南:求解西部农村师资“结构性匮乏”

  中广网兰州6月19日消息 走在山路上,张平五校长(化名)身手矫健。

  这个西北汉子,一米八的大个头,方脸,皮色黝黑,说起话来一口甘肃本地口音。这条通往学校的唯一山路上,他过去不知道走了多少遍。

  5月底,甘肃陇南地区的大山深处,正当雨季。不久前的一场暴雨,引发泥石流,把山下村子冲毁了的同时,也冲断了这条刚刚扩建不久的“生命线”。一路上,可见蓝色救灾帐篷,大型挖掘机也在不同路段清理着滚落下来的积石。

  张平五一边走,一边唠叨着学校的位置有多偏僻。

  的确,在外人看来,这里的确有点荒蛮之地的味道,距离最近的乡镇40公里,离县城则有120公里,全是曲曲折折的山路。学校所有的物资,都要靠卡车从山下运上来。

  不过,最让这位校长犯愁的,还不是这三天两头被冲毁的山路,而是教师。

  “学校最头疼的事,就是没老师。”张平五说。

  “四口锅,三个锅盖”

  张平五校长的学校,是一所颇为典型的西部山区学校。

  学校位于莽莽大山中,三层楼房刚建好没几年,米黄色外墙上刷着“新起点、新思维、新形象、新希望”几个红色大字,在周遭乡民低矮平房映衬下,显得颇为气派。

  此时,正是下午一点多,快到上课时分。淅沥小雨中,孩子们三三两两结伴而来。通往校门的路还没修好,黄土地,雨水混杂着泥土,能听到孩子们鞋子啪嗒、啪嗒的声音。

  “我们有小学和初中,是9年一贯制学校。”张平五校长说。现有学生400多人,专职老师25人,包括2名社工。其中近五年新分来的年轻教师,占整个教师的一半以上。

  张平五今年四十出头,本地人,师范院校毕业后就到这所学校任教,有20余年的教龄。谈起教学,他并不憷头。而学校师资的匮乏,则让他经常处在勉力维持学校正常运作的状态。

  “九年级,要毕业的班级了,到现在课表还在调。今天这个老师去参加培训来不了了,我就想办法让外面来两个顶岗的稍微替一下,”张平五苦笑着说,“现在我是四口锅,三个锅盖,每天都在想办法怎么把锅给盖上。”

  然而,相对于其他更为偏僻的村小乃至教学点而言,作为乡中心校的校长而言,张平五还是幸运的。从他所在学校驱车半小时,沿崎岖山路继续往大山深处走,会遇到另一所村小。

  这所6年级的完全小学,共有108个学生,正式老师只有5个,再加上另外2位公益机构派驻的长期志愿者,7位老师苦苦支撑着这所乡村小学。

  22岁的北京女孩王薇(化名),从荷兰留学回来,选择到这所学校支教,成为长期志愿者教师。在谈及学校师资的匮乏时,这位爽朗的北京姑娘,用手指了指贴在宿舍门口的那张课表,不无骄傲地说“你看,从周一到周五全是满的!一周要给孩子们上多少节课,我都说不清楚了。”

  粗略计算,王薇一周的课时,加上早自习,有23节课之多。而在内地学校,一位小学老师周课时15节已属超负荷工作。

  而附近的另一所村小,情况更为严峻:6个年级170多个孩子,只有4个老师,且只有一个年轻老师,剩下3位老师,都是50岁以上即将退休的老教师。

  “学校想在当地一个月1200块钱请个人来当代课教师,没有人来,人家到外边打工赚钱要比这个多得多。”张平五说。

  近年来,作为中心校,当地县教育局每年都会分配来2到3名年轻老师,张校长的缺老师难题稍有缓解,“可还是不够用,局里面也没办法,现在下面需要新老师的地方特别多。”张平五叹了口气。

  学校所在的A县,是甘肃陇南地区的一个山区县,属国家级贫困县,全县GDP不过20亿左右,典型的吃饭财政。

  “对我们县而言,总体的教师处于缺编状态,现在教师有5300多人,实际的教师编制,满编最少是要上6000人。”该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A县教育局门口,可以看到用A4纸打印出来的招聘特岗教师、代课教师的告示。上述教育局负责人坦言,近两年当地基础教育师资,主要依靠“特岗教师”项目下来的年轻教师。

  所谓特岗教师,是中央政府启动的一项针对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输血”的特殊政策,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两基”攻坚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教。原则上安排在县以下农村初中,适当兼顾乡镇中心学校。

  “政策出台的初衷,是为了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从事农村义务教育工作,创新农村学校教师的补充机制,逐步解决农村学校师资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时任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司长管培俊表示。

  受益于此项政策,像A县这样的偏远农村地区,近年来一直在补充年轻教师。

  据A县教育局负责人介绍,今年甘肃省颁布了计划,全省要补充1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教师队伍,陇南地区分配到1000个名额,A县则有100名至200名,“如果这样持续补充3到5年,我们总体缺编的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对此,作为一校之长的张平五一方面很高兴,同时也觉得远水难解近渴。他决定自己找几个“锅盖”,先把敞着口的锅盖上再说。

  张校长从教育局划拨的学校公用经费里挤出来一点钱,聘请了两位代课教师。两位代课老师,每月给860块钱,“前不久刚涨了点,4月份以前是300块”。

  显然,这样的工资很难吸引到更多的当地人来当代课教师。

  张平五以自己的收入为例,他从教20余年,现在是小高职称,加上150元的绩效工资,目前每月总收入不过3000出头,这个收入在当地村民里已算“中低收入”。因为当地产中药当归,普通农家种植当归,一亩地能收个万把块钱,“学校几百块钱招代课老师,难招得很”。

  王薇所在的小学,也曾想过“自掏腰包”招老师的办法,甚至曾到兰州人才市场去公开招聘学校紧缺的英语老师,开价一个月2000快。后来发现学校实在承担不起这笔额外的开销,最后不了了之。

  “我们农村教育最大的问题,还是师资。”当地教育局负责人表示。

责编:岳菲菲

中央台简介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我要纠错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版权声明
通信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网 邮编:100866
客服热线:010-86093114 400-668-0040 传真:010-63909751
E-mail:cn@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 京ICP证090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