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声论坛
中广邮箱

加入桌面 | 设为首页 | 天气预报 | 节目时间表 | 网站地图RSS定制

甘肃分网

首页 | 中央台记者看甘肃 | 甘肃要闻

 首页 > 甘肃分网 > 中国军情

空降兵某部:喊到“黄继光”全连答到

2014-01-22 20:27   来源:北京晚报    打印本页 关闭

    

  黄继光连每天晚上点名,喊到“黄继光”名字,全连齐声答“到!”

  在黄继光班里,黄继光的床位干净整洁

  每次班里点名,点到黄继光的名字总会有人回答;每天晚上,黄继光的床都会铺好被褥。那个60多年前在上甘岭堵枪眼的小伙子,今天在哪里呢?

  近日,本报记者来到了位于湖北的解放军空降兵某部,这支部队,就是抗美援朝战争时期,黄继光曾经生活战斗过的部队。在这里,昔日黄继光的战斗精神,被今天的士兵们演绎成了新时代中见困难就上、敢打硬仗的作风;那种怀抱理想、不畏牺牲的态度,仍然感染着一代一代的新兵。

  黄继光的床铺

  每天有人叠

  走进中国人民解放军空降兵某部的大院,距离院门不远处有一座三层小楼,二层的最里面的宿舍门上,挂着一块牌子,“黄继光班”,黄继光就生活在这里。他的床铺和其他士兵一样,整洁的白色床单,被子叠成豆腐块,一点褶皱都没有。唯一能看出区别的是,他床头的武装腰带,与其他枕头前的不一样,他的是棕色老款的,其他士兵则是黑色新款。

  晚上,这座小楼的全部士兵都要在楼下的小操场集合,点名并点评一天的训练生活。连队指导员第一个呼点“黄继光”的名字,马上响亮的“到”声划破夜空,这是全连数十名士兵共同回答的。到了睡觉的时间,会有班里的战友,为他打开床铺;第二天早上,战友会帮他把床铺整理好。整理黄继光的铺位,对于战士来说是一种荣耀,一般都是班里优秀的战士和班长才能做这事儿。

  黄继光,从上甘岭举世瞩目的那一战上,离开了人们。62年后的今天,这些战友们以另一种方式,永远纪念着他的存在。这些年来,空降兵部队组织大比武,黄继光班、黄继光连一直是第一名,在军事演习、抗洪抢险、抗震救灾等重大任务中,这个连队先后荣立4次一等功、11次二等功、19次三等功。

  一个早已不在了的黄继光,却有这么大的影响?他是怎么“活”到今天的呢?在黄继光班当了8年班长的彭江林想了想,“刚到这里,我觉得黄继光的精神离自己有点远。可是后来我慢慢明白,这当兵,有时候就是争这一口气。黄继光班的兵,最不愿意听见的话就是别人说‘黄继光班能有什么特殊的’。”

  叛逆的孩子

  成了空降兵

  彭江林生于1983年5月,来自中江县。换句话说,他跟黄继光是真正的老乡。虽然来自农村,但彭江林高中时期成绩相当好,考大学不成什么问题。尤其对于一个农村孩子来说,考上大学无异于跳上龙门。然而他居然瞒着父母,报名参军。

  “那个时候我很叛逆,爸妈不让我做的,我就要做,并且当时决心很大,我想在军队里干出点儿名堂,我相信军队是个能改变我一生命运的平台。当时我知道来招兵的是黄继光生前所在的部队,觉得挺新鲜、富有挑战。”得知儿子的决定,父母沉默了一下,并没有反对。

  于是,2001年12月,18岁的彭江林正式入伍,当了一名空降兵。彭江林走出中江县的时候,还没坐过火车,更没坐过飞机。伞兵当然要以飞机为伴,经历了地面上长久的动作训练,新伞兵终于迎来了飞上天、跳下地的日子。“我清楚地记得那是在2002年3月8日,一些训练相对优秀的新兵,进行了新兵示范跳伞。”

  新兵跳伞的时候,降落伞是自动打开的。在跳出飞机舱门的瞬间,挂在机舱里的钩子会自动拽出伞包最外层的小引导伞,引导伞的拉力拉动伞包里面的主伞。如果主伞遇到缠绕或其他意外故障,伞兵还可以手动打开备用伞。

  “我确实是自己跳出舱门外的。”彭江林在空中保持着类似半蹲的姿势,双手按要求放在肚子前,这样降落伞打开瞬间的拉力会被身体缓冲。然而有一个要求,彭江林和新兵都没做到,“要求在空中睁着眼,但我当时一直都是闭着,后来想起,这闭眼纯粹是下意识的动作。耳边呼呼地过风,心里默默数秒,等待着降落伞打开。”同时,脑海里像放电影一样重复着教材上面的技术要领。

  “飞机场尿多,降落场话多”,这是新的伞兵调侃自己的话。上飞机之前的紧张感,让新兵们几分钟一趟厕所地跑;成功降落后的兴奋,让大家不停地分享空中那刺激的感受。

  但是最令他感到害怕的是第三次跳伞,“前两次不太懂,到了第三次,稍微熟悉跳伞了,反而各种担心都跑出来了。”落地后大家交流,感受如出一辙。如今,彭江林已经跳过几十次伞,在空中睁着眼下落,大多数时候都是在照顾身边的年轻士兵了。

  跳伞运动在民间,无疑也算得上是勇敢者的事业。遇到特殊情况如果无法跳下,当然也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在伞兵中,带着伞上天、坐在飞机上降落,这是最耻辱的事情,重视训练,把种种问题解决好,是伞兵们避免没脸见战友最好的办法。

  2005年,彭江林参与了中俄联合军事演习,跳伞的时候,“跳出机舱,雨水马上打在了脸上。”恶劣的气象条件,是伞兵的大敌之一,而海边的风向气候更是多变。这个时候,彭江林已经想好,这是一场恶仗。

  “往下看去雾蒙蒙的一片,什么都看不清,附近的战友们能听见彼此喊话,但看不清具体位置。”过了一会儿,彭江林逐渐看清地面,发现村落的树梢上、房顶上,到处都是降落伞。而他身下则是两块水塘,只有中间一小块打谷场,可以作为降落平台。好在他控制技术不错,最终落在了平台上,可惜受天气影响,他的脚踝扭伤了。

  “我想起身,发现脚脖子疼得吃不住劲了,就坐在地上,弃下了降落伞包。”下一个任务还在前方,他休息了一下,站起身来走了走,仍然感觉疼痛难忍。“但是我还是想去完成任务,不能丢中国伞兵的脸。黄继光在战场上,为了胜利,连命都没了。我大不了少条腿。”

  优秀的士兵,就是能在这样的时候拿出一份血性。最终,他顺利完成任务,得到俄军授予的勋章。

  空降兵技能

  一辈子不扔

  2004年至2012年,彭江林在黄继光班当了8年班长。“今天的士兵,斗志不比以前差,和他们聊天我才知道,原来很多人都是看了电视剧《士兵突击》,有了当兵的念头,电视剧中的精神,鼓励着他们成为一个好兵。”

  “黄继光连、黄继光班已经改变了我的一生,给我以后的工作增添了底气。”说起空降兵,空降的技能其实只是一个方面。战争状态下,空降兵往哪里投?一定是纵深、敌后等地点,这些地点大都不具备很好的生活条件,因此野外生存的技能,也须格外出色。

  彭江林参加过2008年汶川地震后的救援,这让他对于未来人生的规划,多了几分期待。

  “今天的城市周边,不时传来驴友走失的消息;一些单位也把户外生存当成拓展训练的内容,用于培训员工的集体感。我想,以后退伍离开部队了,即使做与户外生存毫无关系的工作,也要在家乡拉起一支救援队伍,平时可以到山里救援走失的游人,灾害的时候可以帮助人们渡过难关。空降兵的技能,黄继光的精神,它们将伴随我一辈子。”彭江林说。

  谈到北京,彭江林说最近几年来过几次,大城市的感觉让他羡慕不已。不过,北京留给他印象最深的,是一个普通的士兵。

  2009年,彭江林参加国庆阅兵,队伍里有一个来自北京房山的士兵。本来说起各自的出处,“黄继光班”已经让其他的士兵刮目相看,而那个房山士兵动作标准、训练能吃苦,却让彭江林自叹不如。“有人说北京的兵不能吃苦,但我从来没那种感觉。”(记者张硕)

责编:张磊磊

中央台简介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我要纠错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版权声明
通信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网 邮编:100866
客服热线:010-86093114 400-668-0040 传真:010-63909751
E-mail:cn@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 京ICP证090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