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甘肃频道 > 甘肃新闻 > 音频回放

央广网

生态保护让敦煌延续千年“沙水共存”景观

2016-09-19 11:11:00 来源:兰州日报

尚为音视频播放器

  央广网兰州9月19日消息 (记者 孟永辉 张磊 甘肃台 乔岩)甘肃敦煌地处库姆塔格沙漠东端,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为了保护这座千年古城,我国实施总投资超过47亿元的生态保护工程, “沙水共存”的特殊景观得以延续。来听央广记者孟永辉、张磊,甘肃台记者乔岩的报道:

  “就在天的那边很远很远,有美丽的月牙泉……”

  金秋时节,来到鸣沙山下,一首《月牙泉》流淌在耳边,不少游客都被“沙水共生”的奇观所吸引。可就在十年前,这一延续千年的独特景观差点就成了历史。曾在景区工作多年的王建书至今还记得,在测量水位时那种心痛的感觉。

  “月牙泉的水位下降的特别厉害,在泉边我们量了一下,一年的时间就下降了20厘米,最浅的地方不到一米。”

  月牙泉萎缩的根本原因是地下水位的大幅下降: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敦煌耕地面积增长三倍多,但来水量却没有增加。随之而来的是植被退化、湿地萎缩和土地沙化,就连被誉为“文化圣殿”的莫高窟都受到风沙侵蚀威胁。有人断言:如果再不加以保护,敦煌有可能变成第二个楼兰。

  2011年,我国启动实施《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规划》,总投资超过47亿元。敦煌市委书记詹顺舟说,首当其冲的就是“关井压田”,缩减农业用水。

  “我们敦煌实施的是叫‘三禁’:禁止开荒,禁止移民,禁止打井。再还有一个叫‘三定’,叫以水定结构 ,以水定规模,以水定产业。”

  地下水的无序开采被遏止,补给工程紧随其后。当地把党河河道与我国三大内陆河之一的疏勒河联通,把水输送到敦煌上游的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然后通过自然渗透的方式,对地下水进行补给。党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局局长藏玉说,工程还没完工,效果就已经体现出来。

  “还没打通到玉门关呢,下面工程正在搞,但是水已经到了哈拉淖尔湖(西湖)了,形成了非常大的水面。”

  藏玉还表示,今年年底,投资3.5亿元的城市水源置换工程将开工建设,建成后,敦煌的主要水源将以地表水为主,大量使用地下水的历史将被终结。

  “看呐,看呐,月牙泉……”

  如今,作为敦煌地下水位“晴雨表”的月牙泉,水位已经回升到了1.5米,面积也达到了12.3亩,多年不见的铁背鱼又出现在游客的视线里。

  鸣沙山月牙泉管理处副主任黄文明:“随着保护,地下水位的上升,月牙泉的水域面积将会不断扩大,千年的奇观也得到很大保护,同时,对敦煌文化遗产都有很大的保护和帮助作用。”

编辑:张磊磊

关键词:

说两句

相关阅读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证150508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02120007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