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首页

一键登录

首页  |  快讯  |  新闻  |  评论  |  财经  |  军事  |  科技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生活  |  公益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社区

甘肃分网 > 甘肃旅游 > 陇原文化

兰州:重建河口古镇,找回遗失的文化

2014-11-10 15:57:00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晨报  说两句  分享到:

  原标题:重建河口古镇,找回遗失的文化

 

河口老街上的古钟鼓楼。 首席记者裴强摄

 

  金城西门,两河交汇。曾经繁华的河口古镇,既是兵家必争之地、交通枢纽,更是名迹荟萃的历史文化之乡。如今,却成为兰州一处几被遗忘的角落。

  2006年,一份政协提案给河口村带来了希望,历经八年后,时至今日,重建河口古镇、打造河口综合性文化游览区的规划方案已经出炉。

  记者刘有中

  1 “目前,村内保存完整的古民居仅剩下37户。时至今日,这些蕴含着历史文化的古民居仍然不能受到保护,甚至遭遇破坏或消失。”

  3月12日上午11时许,记者来到河口乡河口村的入口时,路口伫立着一座木制牌坊,上面缠绕着彩条布,在风中飘动。

  沿着村道行进,两侧有砖混结构的民居,也夹杂着残垣断壁。到了村中心,一幢由青砖绿瓦构建而成的崭新的钟鼓楼出现在记者眼前,此时,一丝古镇余韵的感觉才涌上心头。这就是河口村——一座相伴在古今风貌中的昔日古镇。

  河口村村干部张财峰和记者一同穿梭于村间小道,不时可以看到一些古旧斑驳的门户、残破陈旧的寺庙。“目前,村内保存完整的古民居仅剩下37户,约两百间古民房。时至今日,这些蕴含着历史文化的古民居仍然不能受到保护,甚至遭遇破坏或消失。”张财峰指着一家四间保存至今的古民居,怀着遗憾的心情说。在西固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公祠内,记者看到了古时“金城望族·百分张氏”的族谱,依稀可以领略到当年张氏家世显赫的余脉。“河口另一家张氏家族,便是传说中明肃王后裔,明末为避战乱隐居于此。”一位长期看守张公祠的古稀老人告诉记者。

  “多年以前,河口是黄河‘黄金水道’的重要港口,西北各地的长途运输多要途经此处,在河口古码头卸货、装货,运输各类货物。”在昔日的古渡口,张财峰讲述着河口古码头曾经辉煌的岁月。可惜的是,河口村古码头早已不复存在,现代化的水泥建材占据了整个河口古码头,明清时繁忙往来的羊皮筏子也早已消失了踪影。“古码头遭到破坏之后,河口黄河水道逐渐衰落,河口乡经济重心也从商业转向农业。”张财峰说道。

  河口古镇文化逐渐消失,各项发展近年来也一直处于停滞状态。

  据河口乡文化站站长张振祥介绍,近年来,河口乡大力发展农村旅游业,带动全乡经济发展,以求重现昔日商业、文化重镇的荣光。村内古建筑遗存非常丰富,有街心鼓楼、狮子楼跨街卧桥、牌坊及四大城楼和绵延的城垣,此外,还有多个寺庙、祠堂以及37处古民居,“金城望族·百分张氏”等文化遗迹。同时,河口村内不乏历史古迹、文化遗存、自然风光,依黄河而居更赋予这个北方古镇几许水乡风采。张振祥坚信,河口发展旅游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2 “2014年年初,重建河口古镇的规划方案经过多位旅游、历史、规划专家的审议最终定案。”

  河口文化曾经辉煌一时,面对如今河口村的现状,该如何让河口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得以传承?

  就此,张振祥告诉记者,河口村发展旅游业的计划,早在2006年时就有过恢复古镇建设的设想,但由于种种原因,设想最终化为泡影。“人多地少、人均只有三分耕地的河口,必须闯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张振祥说道,2010年,河口乡重新启动了河口古镇的建设计划,经过前期规划,河口村内已经重建了标志性建筑——钟鼓楼,而后续的规划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

  据了解,2013年,河口村申报全国历史文化名村,可惜名落孙山,但它却成了甘肃省历史文化名村。同时,由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河口村也与金城关一同成为兰州市申报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内容。如此一来,重建河口古镇,保护河口历史文化的愿望将逐渐成为现实。

  2014年年初,在各级政府的关注下,重建河口古镇的规划方案经过多位旅游、历史、规划专家的审议最终定案。

  根据规划方案,重建河口古镇主要包括六个方面,即重建、保护、整治、保存、维护及修复,进而恢复河口古镇的文物古迹、体现景区文化特色和历史风貌。

  从设计构思来看,重建河口古镇将依据当地旅游资源特色、空间组合关系及开发的可行性,以东、西、南、北四门和城墙为边界,四条大街为骨骼,建成综合性文化游览区:东西大街文化观光区,南大街民俗坊商贸体验区、北大街特色民俗体验区等特色区域。同时,在河口古镇中形成“一核两带五组团”的空间布局,一核是指河口古镇文化体验核,两带是指黄河文化休闲游憩带、庄浪河生态游憩带,五组团是指黄河田园风光区、水乡商业游憩区、古镇旅游集散服务区、古城旅游休闲配套区、近山风光体验区。

  根据规划,第一步主要恢复主街风貌,改造四门历史景点,将东西大街和南北大街纳入第一期建设范畴,恢复东西南北四门及其周边历史环境;第二步则重点修缮城内各个祠堂、优秀历史民居、商铺、车马店、海关等历史建筑;第三步设立入口服务区及风情酒吧街建设,建设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及入口旅游集散服务区,包括服务中心、停车场及入口环境、车马道;第四步对城内普通民居进行改造,整体提升居民生活环境。

  3 “在打造兰州古镇风格时,切莫学习其他城市的古镇、古街风格,要展现、传承兰州的文化底蕴,如此才能吸引更多游客。”

  河口古镇的建设在规划中展现了美好的未来,那么,兰州市的古镇建设应当如何与河口古镇建设有机结合,完整地传承历史和地域文化呢?

  3月14日,在兰州古镇文化研究院记者了解到,目前,兰州市现有榆中县青城镇、金崖镇,永登县连城镇等三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一个甘肃省历史文化名镇——永登县红城镇,一个甘肃省历史文化名村——西固区河口乡河口村。同时,七里河区阿干镇正在申报甘肃省历史文化名镇,榆中县金崖镇黄家庄村则正在申报甘肃省历史文化名村。

  目前,兰州市的古镇、古村在接待能力、游玩娱乐等方面存在明显的欠缺,没有形成“吃、住、游、玩、购”的旅游产业链。在古镇、古村中,由于历史文化遗留的商品较少,同时,在古镇、古村内,具有吸引力的旅游娱乐项目也乏善可陈,旅游景点难以留住游客。

  “一座古镇最吸引人之处在于古镇的外观风格与散发的文化气息。”兰州旅游爱好者郑女士说出了古镇建设最为重要的一点。在她的心目中,古镇不仅要有古老的民居、宁静的庙宇、潺潺流淌的小河,同时要通过建筑风格来透露这个城市的文化内涵,让游客在旅行的途中能够若有所思,回味无穷。

  兰州市文物局的一位学者告诉记者,兰州虽地处西北,经济较为落后,但在建成的古镇当中,优美的环境、古朴的人家、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样完整地传承着当地的历史和地域文化,对来自城市的游客来说,也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在历史文化名镇与名村的建设中,原汁原味的文化尤其重要,很多历史的信息就隐藏在点滴细节中,切莫学习其他城市的古镇、古街风格,要展现、传承兰州的文化底蕴,如此才能吸引更多游客。”兰州市文物局的相关学者表示,近年来,兰州市在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和开发中,对存有较多有文物价值的古建筑、古民居,在修缮时严格遵守相关规划和“修旧如旧”的原则,保持了文物遗迹的历史原真性,而对需要抢救的濒危古建筑,也在修缮中保留其历史信息。

  4 “在建设古镇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复制、重建文化古迹,要融入新鲜的文化元素,并且打造古镇之间畅通的交通环境。”

  专家规划论证,在河口古镇的建设中,将以河口村为核心与西固区旅游圈和兰州旅游圈进行重点对接,形成东西向、南北向两条带状轴线,进行文化休闲和生态旅游开发。

  “兰州市在古镇建设中,如果能实现古镇发展的‘两翼齐飞’,实现旅游文化的产业发展,才能展现古镇文化的真正风采。”采访中,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院长把多勋表示,目前黄河中上游地区乃是历史文化的发源地,兰州地区古镇保存着大量的各类古建筑和文化遗产,这既是古镇辉煌历史见证,又是极具开发价值的文化资源。就兰州市古镇建设的现状来看,未来发展条件前景较好的古镇只有西固区河口古镇与榆中县青城古镇,在未来兰州古镇的建设中,如果能实现青城古镇——什川古镇与塔川古镇——河口古镇的“两翼齐飞”,由东、西两个方向覆盖整个兰州市,带动兰州市古镇的建设与发展,或许是一条可行性的发展方向。

  “在古城、古镇、古村落更新中,在融入不同时代的历史文化元素的同时,打造新的‘文化Logo’加入新鲜血液,形成‘三小时经济圈’,由此来带动兰州市整体古镇的建设与发展。”把多勋认为,在建设古镇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复制、重建文化古迹,要融入新鲜的文化元素,并且打造古镇之间畅通的交通环境,在兰州市古镇区域内形成“三小时经济圈”的发展标准,让游客在短时间内可以游览兰州市的大部分古镇,由此带动兰州市古镇的整体发展。

  除了东西向形成“两翼齐飞”的古镇格局,在兰州市主城区范围内,南北向的古镇建设同样可以进行规划。就此问题,兰州市城乡规划院李晓伟介绍了他对兰州古镇建设的构思,在七里河区与黄河以北区域内,目前留存着白云观、雷坛河、白塔山、金城关等历史文化遗迹,如果能恢复雷坛河区域的古镇遗迹及历史文化,并在白云观与白塔山之间建起一座浮桥,将黄河以南的白云观、雷坛河与黄河以北的白塔山、金城关串联起来,形成一片古镇旅游圈,也可带动兰州主城区古镇旅游业的发展。

编辑:岳菲菲作者: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头条推荐

关闭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