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首页

一键登录

首页  |  快讯  |  新闻  |  评论  |  财经  |  军事  |  科技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文史  |  公益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社区

甘肃分网 > 甘肃旅游 > 陇原文化

白银复原传统榨油作坊

2014-02-20 16:41  来源:兰州晚报  说两句  分享到:

  复原后的百年前油坊场景

   “油担”亦称“油梁”,是我国传统土法榨油工艺中必不可少的核心部件之一。3日记者在白银市走访时发现,经过该市文物部门工作人员一年多时间的不断搜集、整理,如今,一个比较完整的传统榨油作坊已经被精心布展出来。而这油坊的中心位置,便是一年前在会宁县发现的那根百年“油担”。百年油担的复原,无疑使身处都市的人们在参观、了解中国传统榨油工艺流程的同时,再次触及并感受到那已经远离了人们视野和生活的乡土岁月和情怀。

  1

  百年油担归位再现土法榨油

  2012年8月,白银市文物部门在该市会宁县韩集乡发现了一根具有百年传承的“油担”并将其征集回白银。近日,当记者再次来到白银市文物局一楼民俗展厅时惊喜地发现,工作人员已将这根百年油担重新“复原归位”,让其重新焕发出了昔日的“生机”。

  记者看到,除了从会宁县征集到的基本保存完整的诸如油担、石磙、石磨、蒸屉、炒锅、油圈、风箱等油坊必备部件外,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工作人员还搜集到了不少用来称量油料用的木质升斗、盛油用的椭圆形油桶,以及种耧、镰刀、连枷、木锨等相关工具,其中有的油桶上面还留有当年使用时的编号。

  “我国传统榨油方法主要经过‘选籽—炒熟—磨籽—蒸籽—压榨—出油’等一系列工序。”一直参与油坊征集、布展工作的杜永强老师介绍说。

  2

  邀请油担传人原物原件复原

  “看似这些简单的物件,但将它们搜集整理在一起并能完整展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白银市文广新局副局长李保军感慨地说。为了搜集这些物件,一年来,李保军不仅发动同事们到处打听、搜索,而且还发动自己的亲友帮忙四处询问。

  “这个油担是从会宁韩集乡袁咀村韩氏一家征集来的。韩家油坊自清道光年间建成,一直沿用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而那些用来装油的椭圆形油桶则是别的市州征集来的。”李保军介绍说。一切准备就绪后,2013年11月初,他们便请来了油担的原主人韩氏家人来到白银,按照原来的构造对这些部件重新进行了为期一个月左右的组装复原。此外,工作人员还在周围制作了磨盘,搭起了灶台,码起了蒸屉,摆上了油桶,使整个油坊看起来既有乡土特色,又不乏时尚气息。

  韩家人告诉记者,这座油坊都是按照当初的样子安装的,基本具备和说明了土法榨油的基本功能和流程。整个榨油过程一般需要一周左右,其中炒料三天,蒸料一天,榨油三天。一副油料一般经过头道油、二道油和渣油三道工序后,油才基本算是被榨干净。

  3

  昔日民间工艺今日珍贵遗产

  油担是我国土法榨油设备当中一个最重要的构成部分。此次白银展出的会宁韩家所留存下来较为完整的榨油设备就是一件大型油坊所用的油担,它安装后,长逾七米,高近四米。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这根曾被主人遗弃在门前院落荒草之中的百年油担,如今却以一种新的使命感重新焕发出它的历史魅力。

  李保军副局长说,传统榨油坊就是通过油担的杠杆原理,将鲜熟的菜籽、麻子等油料经过一次次挤压后,变成一滴滴香气四溢的清油最后汇集在油缸里。虽然传统的榨油坊今天已基本淡出我们的视野,但其承载着手工榨油的文化记忆,却随着岁月的流逝,已变成珍贵的历史遗物,而几近消失的手工榨油技艺,也已成为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此次白银市通过复原传统的榨油作坊和展示大型的榨油工具——油担,就是希望有更多的人,尤其是青少年,能感知这种基本消失殆尽的传统工具和工艺,从而参与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行列中来。(记者 王万盈文/图)

版权说明: 转载须经版权人授权并注明来源。联系电话:010-56807262

编辑:岳菲菲

相关新闻

头条推荐

关闭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