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首页

一键登录

首页  |  快讯  |  新闻  |  评论  |  财经  |  军事  |  科技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文史  |  公益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社区

甘肃分网 > 甘肃旅游 > 陇原文化

张勇:从皋兰文庙走出的一代名将

2014-02-20 16:41  来源:甘肃日报  说两句  分享到:

  清初丝绸之路地图。图中肃州曾是张勇的征战之地。

  皋兰县志上的皋兰文庙地图。皋兰文庙曾经是张勇靖逆侯府。

  兰州金城关。张勇曾率军出入。

  兰州市城关区张掖路中段南侧延寿巷(今新世界百货附近),原为皋兰县文庙。如今皋兰县文庙已搬迁至黄河北九州台,变身为兰州国学馆。其实,皋兰县文庙原是由清康熙时靖逆侯张勇的府邸改建而成,因此才有如此恢弘的建筑规模。张勇一生颇富传奇色彩,就连一些文艺作品也涉及到他。金庸先生在武侠小说《鹿鼎记》中也曾提及张勇,《清史稿》中将其与赵良栋、王进宝和孙思克并称为“河西四将”。

  平定“三藩之乱”立下战功

  张勇(1616-1684),字非熊,乾隆皇帝称其为“有古名将风”,《清史稿》中有传,谓西安府咸宁人。康熙年间关中学者、经学家李因笃所著的《续刻受祺堂文集》中收录一篇《少傅兼太子太师靖逆侯靖逆将军谥襄壮张公传》称,张勇,字飞熊,汉中府洋县人。这可能是“著籍”和原籍之别吧。

  张勇最初为明朝副将,后于清顺治二年(1645年)降清,授游击。曾率部多次与大顺残军作战,皆大获全胜。顺治五年(1648年),张勇率军来到甘肃,收复肃州(今酒泉),并擒获了由米喇印、丁国栋拥护的明延长王朱识锛,被授予甘肃总兵。顺治十五年(1658年),张勇又随大学士洪承畴进兵贵州,大败大西军余部白文选部,升任云南提督。到了清康熙二年(1663年),因张勇在甘肃颇具威名,遂又被朝廷命还镇甘肃。康熙十二年(1673年),吴三桂在云南举兵造反,这就是后来的“三藩之乱”。陕西提督王辅臣遥相呼应,西北地区一时烽烟四起,战殍遍野。

  其实清军初入关,因大肆的杀戮,加之剃发、圈地等政策颇不得民心,加之当时流行的狭隘汉族主义和复明思想,很多人对这一巨大的社会动荡抱有热情。吴三桂也多次遣使拉拢张勇,张勇在这一洪流中又何尝不是左右飘摇,可是后来为什么张勇会“一边倒”坚定地站在朝廷一边呢?

  清代学者刘献廷(字继庄)在《广阳杂记》中曾记载,当时吴三桂写信给王辅臣、张勇请求援助,可是王辅臣看完信后并没有将信转递给张勇,而是让其子押着信使连夜献给朝廷。张勇得知大怒,感到王辅臣出卖了自己。可是历史对此却开了个玩笑,王辅臣首先献忠于朝廷,可是后来在陕西宁羌兵变中却倒向了吴三桂一边,而张勇因受到王辅臣首先献忠的刺激,反而坚定地站在了以康熙为代表的清朝一方的立场。

  当时吴三桂、王辅臣气焰十分嚣张,攻城夺隘,西北大地因遭兵燹而一片狼藉。当时甘肃游击董正己响应了叛乱,布政使成额被迫投降,巡抚华善与按察使伊图逃往永昌。后来学者分析当时清军与叛军的交绥点有三处:一是湖北的华容;二是江西的萍乡;三是甘肃的平凉。如果陕、甘叛军一旦东进,直扑京师,或者切断清军在湘、鄂的后路,那时恐怕真要江山易色了。可是在此关键时刻,张勇这一举足轻重的砝码偏向了清廷,正如历史学家赵俪生先生所说:“从此,颠覆满州贵族统治的幻想,终于全部破灭。历史在等待着二百三十年后的辛亥革命的爆发。”

  平乱之初,张勇命部下西宁总兵王进宝、宁夏提督赵良栋率军回击兰州。当时王辅臣攻陷兰州后,曾将《淳化阁帖》的碑石当作马槽,致有“马房光怪,枥马皆惊”之说。后来,清军围城时,守兵又要砸碎帖石当做炮子,幸亏当时兰州知州徐某力劝,从而使这一国宝级的文物得以保存下来。后来随着陕、甘和宁夏的大部分光复,对平凉形成了强大的压迫,最终王辅臣困守平凉,被迫召降,自此,平定“三藩之乱”进入了一个新的局面。后来张勇赴平凉时,写下了《过崆峒》诗:“蚩尤战后久消兵,此处犹存访道名。万里山河尘不起,松风常带凤鸾声。”表现出了凯旋后的意气风发与志在必得的喜悦心情。张勇因平叛有功,后与赵良栋、王进宝、孙思克被称为“河西四将”。张勇戎马一生,常年征战沙场,身经百战,难免受伤,清人赵慎畛在《榆巢杂识》中记载:“自康熙十三年以后,箭创病足,以肩舆督师者十年。”也就是说张勇在战斗中,其右足曾中箭伤,并伤到骨头而跛行,他一般都是坐轿子指挥作战,并冲锋在前。后来他觐见康熙皇帝时,也被允许肩舆入乾清宫,时人以为“殊荣”,足见康熙皇帝对其的赏识和尊敬。

  康熙十四年(1675年),朝廷听从了甘肃巡抚华善的疏言,授张勇靖逆将军,封靖逆侯,仍领提督,总兵以下听指挥。

  喜欢结交文人雅士的武将

  张勇虽是一员武将,但他酷爱诗词曲赋,喜欢与文人交往。李因笃曾在《张勇传中》有这样一段话:“公不耻下交,从游多岩穴隐者。部士某主公质肆,私费公帑千余金,初怒斥之,已而闻其与贤人处,遂弃责。吴郡顾征君炎武在廷尉座谈美其事。公当代骏伟,名著信史;退而观之,又何其大雅君子也。”其中虽然不乏溢美之词,但也可窥到张勇广交贤士之一斑,更重要的是上述这段话是顾炎武与廷尉聊天时说起的。其中“廷尉”即张勇的次子张廷尉(名云翼,字又南),因其官至大理寺卿,故称“廷尉”。同时从这段话来看,明末清初的大儒顾炎武也与张勇有交往。

  顾炎武为苏州府昆山(今属江苏)人,本名继坤,改名绛,字忠清;南明亡后,改炎武,字宁人,号亭林。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顾炎武曾参加昆山抗清义军,失败后漫游南北。到了晚年,他定居于陕西华阴。

  在《顾亭林年谱》中曾有记载:“(康熙十七年)冬,张廷尉云翼承父命以聘来迎往兰州。坚辞之。”到了第二年(康熙十八年)又有这样的记载:“十二月二十七日,张廷尉云翼夜半告访。”如此频繁地拜访,甚至是晚上,并且想将顾炎武接往兰州,足见张勇对一代名士的器重,但遗憾的是,顾炎武拒绝了张勇的邀请。但是也有人说顾炎武为明代遗民,具有反清的倾向,张勇派自己的儿子去,一是进行慰问,同时还具有监视的意思。但是就目前来看,张勇作为地方上的最高军政长官,完全可以派人将一介文人顾炎武押解至自己身边,软禁看押,何至于一趟趟地让自己的儿子前去。因此,足见张勇“不耻下交”的精神,同时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多同顾炎武这样的一代大学问家交往,从中汲取到一些东西,从而受益。当然张云翼也不负父命,他在与顾炎武的交往中,曾帮助顾炎武“出版”了其著作。因为在《顾亭林年谱》中有这样的按语:“(顾炎武)先生著《左传杜解补证》三卷,又南捐资刻之”和“(顾)衍生尝写《历代宅京记》一部,赠靖逆侯。”从这段记载中可以得知,张勇之子曾捐款帮助顾炎武刻印了著作,顾炎武为了回馈张勇,命其子顾衍生誊写了他的一部著作,赠给张勇。

  张勇酷好风雅,所以还有一个与他交往密切的人物就是大戏剧家李渔。李渔字谪凡,号笠翁,浙江金华人。他自称生平绝技有二:“一则辨审音乐,一则置造园亭。”

  康熙五年(1666年),张勇驻守甘州(今张掖),因慕李渔才名,邀请他来甘州。李渔带着家庭戏班,由杭州起程乘船沿运河到达北京,在张云翼的迎接安排下,经山西、陕西于康熙七年(1668年)夏抵达甘州。李渔的到来,受到张勇的优礼相待,李渔留在甘州居住了一年,他为张勇的子孙编写了启蒙读物,辅导他们学习。他还为张勇在甘州的府邸设计修建了园林与五凤楼。李渔所带的戏班还与甘州戏班同台演出,交流技艺。李渔还受张勇委托,带领戏班慰问受提督署直接管理的祁连山区藏族与裕固族,并给予李渔丰厚馈赠。由于李渔生于南方,对此地的风俗也感到很奇特,曾写《甘泉道中即事》诗两首:

  其一

  一渡黄河满面沙,只闻人语是中华。四时不改三冬服,五月常飞六出花。

  海错满头番女饰,兽皮作帐野人家。胡笳听惯无凄惋,瞥见笙歌泪满赊。

  其二

  朔风吹度雁门秋,驻近祁连部落稠。开国艳称元太祖,属藩犹似汉诸侯。

  煎茶款客烧牛粪,载货经商门马头。壶捧鼻烟双手递,天然浑厚古风流。

  武侠小说中的传世英雄

  张勇的传奇人生吸引了文人墨客的关注。我国古典文学名著《聊斋志异》中有一篇《土化兔》就提及张勇,“靖逆侯张勇镇守兰州时,出猎获兔甚多,中有半身或两股尚为土质。一时秦中争传土能化兔。此亦物理之不可解者”。意即靖逆侯张勇镇守兰州时,外出打猎捕获了许多兔子,其中有的兔子半个身子或者两条大腿还是土质的。一时间秦中一带,人们争相传说泥土能变成兔子。这也是从道理上很难解释的现象。

  《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先生是山东淄博人,可是他又如何知道远在西北的张勇的故事?原来蒲松龄在淄川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30年之久,而毕际友的父亲毕自严曾任洮岷兵备参政。照此推理,蒲松龄有可能听毕自严的儿子毕际友谈起过一些甘肃风物。可是,毕自严为官甘肃时,还是明朝末期,那时,张勇尚未出生。那么这个故事又是从何而来?有人认为,蒲松龄也许是从其他途径听来了这个故事,而“假借”张勇之名付诸文字。

  甚至金庸先生在武侠小说《鹿鼎记》中也曾提及张勇。书中的主人公韦小宝在驸马府结拜了四个兄弟,分别是张勇、赵良栋、王进宝和孙思克,即“河西四将”。韦小宝就在他的这几位兄弟的帮助下,与吴三桂之子做斗争。当然,小说毕竟是文艺作品,具有虚构的成分。其实康熙初年的时候,张勇已是50岁左右的老头子了,怎么会与韦小宝结拜?但《鹿鼎记》第一百三十三回《荒岛生涯》中写道:“当晚筵席之上,孙思克说起平定吴三桂的经过。原来张勇在甘肃、宁夏一带大破吴三桂大军,屡立大功,现下已封了一等侯,加少傅,兼太子太保,官爵已远在韦小宝之上。”不过小说中对于张勇的跛足却也涉及到,如:“韦小宝啧啧称奇,说:‘抬轿子的可也得是勇士才行,否则张老哥大叫冲锋,四名轿夫却给他来个向后转,岂不糟糕?’孙思克道:‘是啊。张侯爷临阵之时,轿子后面一定跟着刀斧手,抬轿的倘若要向后转,大刀斧头就砍下来了。’”我们从这可以看到金庸先生对张勇等“河西四将”的史实还是比较了解的。

  当然最为著名的还是《红楼梦》了,因为大观园的原型即为张勇的府宅。

  原来张勇在甘州时就曾听李渔讲,江南气候宜人,适宜人居住。于是他就萌生了“退休”后移居江南的想法。

  后来他的家人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举家搬迁到江宁(即南京),此时他的儿子张云翼已官至江南提督,并承袭张勇爵位,命以一等侯世袭罔替。此后张云翼之子张宗仁又承袭父位,世袭相传。当时张云翼与江宁织造曹寅(曹雪芹祖父)关系极为密切,成为莫逆之交,两家来往频繁。后来双方均家道中落,曹雪芹的父亲继任江宁织造后,于雍正五年被罢职查办并抄家,第二年父子北上迁回京城定居。当年曹雪芹年龄尚小,只有14岁。到曹雪芹四十多岁时,给两江总督尹继善做幕宾,才再次来到江宁。这时曹家在江宁的府第已不存在,曹随即访问张侯家,了解当年曹、张两家情况,并继续搜集写作《红楼梦》的素材,随即以靖逆侯府园林作为大观园的原型。据说当时张侯府占地150余亩,《红楼梦》于乾隆五十年前后问世,清代乾隆年间进士周春在《阅〈红楼梦〉随笔》中就肯定荣、宁二府写的就是靖逆侯府的事,书中贾宝玉的祖父贾代善即指张宗仁,其妻高氏即史太君。

  历史更替,斗转星移,大观园最初的拥有者竟是当年曾住张掖路的靖逆侯张勇。我们人人熟知《红楼梦》,却想不到《红楼梦》离我们这么近。繁华的张掖路,街头的喧嚣掩盖不了文化的底蕴,闹市的浮华冲淡不了历史的厚重。

  清初河西四将

  “河西四将”是《清史稿》对张勇、赵良栋、王进宝、孙思克四人的统称,他们都长期驻守河西,以骁勇善战闻名,因在平定明末农民起义、征讨吴三桂叛乱中战功卓著而名噪一时。

  赵良栋,字擎宇,甘肃宁夏人(清代宁夏归甘肃管辖)。康熙八年,任山西大同总兵,后调到直隶天津。吴三桂造反,宁夏受波及。康熙十三年,甘肃提督张勇推荐他任宁夏提督。康熙十九年,赵良栋率军在十日内,收复成都,平定四川。康熙二十二年,他击败吴世璠,攻占昆明,再次平定云南。

  王进宝,字显吾,靖远大芦人(今属白银市平川区马饮水)。清顺治年间,王进宝投入靖远将军张勇麾下,臂力过人,见识不凡。吴三桂叛乱,陕西提督、吴三桂养子王辅臣起兵响应,占据平凉及其周边府县,西北重镇兰州落入叛军之手。已任西宁总兵的王进宝率六百余人连夜进击,攻克临洮。接着收复金县(今榆中县)、定西等地,最后收复兰州。

  孙思克,字荩臣,原籍辽宁广宁,汉军正白旗人。康熙二年,擢甘肃总兵,驻凉州。康熙十三年,王辅臣以平凉叛应吴三桂,临洮、巩昌皆附,兰州亦陷。他先率军克靖远。不久,又率军震慑进犯的游牧部落。稳定局势后,再次渡河东进,与张勇会师。他率军先期平定河东,参加围攻巩昌(今陇西),后收复了秦州、礼县、西和、清水、伏羌等地,在会攻平凉中战功卓著。

版权说明: 转载须经版权人授权并注明来源。联系电话:010-56807262

编辑:岳菲菲

相关新闻

头条推荐

关闭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