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声论坛
中广邮箱

加入桌面 | 设为首页 | 天气预报 | 节目时间表 | 网站地图RSS定制

甘肃分网

首页 | 中央台记者看甘肃 | 甘肃要闻

 首页 > 甘肃分网 > 二手房资讯

兰州支付房租提公积金须缴存1年以上

2013-05-30 08:07   来源:兰州晨报    打印本页 关闭

    

  中广网兰州5月30日消息 5月29日,本报报道了兰州市出台新修订的《住房公积金提取管理办法》及变化内容,见报当天,就有不少读者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异地购房能否提取兰州的住房公积金?购买商品房、经适房和二手房提取公积金都有哪些要求?对此,记者联系专业人士,结合新出台的《兰州市住房公积金提取管理办法操作规程》进一步为市民进行解惑。

  兰州新政解读  

  职工销户,提取公积金次数不受限制

  问: 根据新公布的《兰州市住房公积金提取管理办法》,职工只能以一种情形原则上每年最多提取一次公积金。有市民向记者表达疑惑:“如果是注销户口,或是家庭遭遇意外的,‘一次’的要求能否有所通融?”

  答: 根据此次新修订的《管理办法操作规程》确实有“通融”的余地。即缴纳公积金的职工,如果符合“全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并造成家庭生活严重困难”的,可以在当年再提取一次公积金;同时,如果职工符合销户提取的情形,也可在任意时间办理手续,并不受提取次数限制。

  异地购房,可同时提取亲人公积金

  问: 在兰州某公司工作的李女士被派往西宁开展业务,为工作方便,她想提取公积金在西宁购房,却不知提取时会不会受限制?

  答: 新版规定对“异地购房”也开了“绿灯”。“异地购房”包括职工本人或配偶、父母、子女在兰州以外的购房所在地有当地户口,或者在当地工作,需要购买住房长期居住的情形都可按要求提取公积金。而且还可同时提取本人和配偶、父母、子女的公积金。同时提取亲人公积金的可合并计算,但累计提取额不得超过房款总额。

  重大疾病,提取不能超过医保自支部分

  问: 有市民提出,职工本人或者配偶、未成年子女患重大疾病的可以提取公积金来支付药费,到底哪些疾病可以提取,提取额度有多大?

  答: 新规对“重大疾病”列出详细目录,即:恶性肿瘤、急性心肌梗塞、脑中风后遗症、重大器官移植术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冠状动脉搭桥术、终末期肾病(或称尿毒症)、多个肢体缺失、急性或亚急性重症肝炎、良性脑肿瘤、慢性肝功能衰竭失代偿期、脑炎后遗症或脑膜炎后遗症、深度昏迷、双耳失聪、双目失明、瘫痪、心脏瓣膜手术、严重阿尔茨海默病、严重脑损伤、严重帕金森病、严重Ⅲ度烧伤、严重原发性肺动脉高压、严重运动神经元病、语言能力丧失、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主动脉手术等治疗周期较长、花费巨大的疾病。

  关于提取额度,住院治疗的不得超过医疗保险报销后职工本人支付的部分;需进行长期治疗花费较高的,不得超过当年门诊治疗费用中本人负担部分。

  支付房租,提取公积金须缴存一年以上

  问:有的来兰务工人员办理了住房公积金,但不知道提取公积金来支付房租需哪些手续?

  答: 职工本人及配偶在兰州无所有权住房,租住住房需要支付房租的可以提取公积金,但必须按时足额缴存住房公积金12个月以上。租房提取公积金,也可同时提取本人和配偶的公积金,不过手续较为繁杂。须提供单位介绍信、所租房屋的产权证、登记备案的租赁证及房屋租赁合同和发票。夫妻同时提取的,提取公积金的总额不能超过当年的房屋租金。

  提取公积金购买三类住房所需资料

  商品房

  申请资料:单位介绍信、身份证、房管部门登记备案的商品房买卖(销售)合同、不低于房款总额30%的付款凭证,或提供已取得的房屋所有权证、全额付款凭证。同时提取配偶、父母或子女住房公积金的,相应提供身份及关系证明材料。

  保障房

  备案资料:兰州市房改办或者市发改委对该建设项目的批复文件、购房人花名册、国有土地使用证、兰州市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开工许可证。

  申请资料:单位介绍信、身份证、购房合同、房款总额30%以上的付款凭证(经济适用房可以是20%以上的付款凭证),或提供已取得的房屋所有权证、全额付款凭证。同时提取配偶、父母或子女住房公积金的,相应提供身份及关系证明材料。

  二手房

  申请资料:单位介绍信、身份证、已过户于本人名下的房屋所有权证、契税完税发票。同时提取配偶、父母或子女住房公积金的,相应提供身份及关系证明材料(记者王家安)

责编:岳菲菲

中央台简介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我要纠错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版权声明
通信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网 邮编:100866
客服热线:010-86093114 400-668-0040 传真:010-63909751
E-mail:cn@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 京ICP证090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