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领导之窗 | 政务信息 | 印象甘南 | 新闻快讯 | 甘南纵览 | 甘南旅游 | 宗教民俗
领导之窗 更多...
·甘南藏族自治州州委书记:陈建华
·甘南州人民政府州长:沙拜次力
·甘南州长沙拜次力谈经济发展新思路
·州委书记陈建华谈经济社会发展方略
·州委副书记楚才元谈人才战略工程
·夏河县长杨晓南谈旅游产业特色化
政务信息
新闻快讯 更多...
·甘肃省摄影家协会采风团到迭部县采风
·红粉笔乡村教育计划在甘南实施
·临潭县为库区移民送医送药
·电视进万家 卓尼县百余贫困户喜领电视
·香港友人捐资助学 情系卓尼教育事业
·腊子口艺术团在河西成功推介旅游
·打好扶贫攻坚战 助推小康新夏河
·“香拉村”合作新牧村建设亮点频闪
·尕海湖区面积扩增5倍 面积超过2000公顷
·碌曲县努力改善寄宿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条件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快讯
打好扶贫攻坚战 助推小康新夏河
中广网    2008-01-21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中广网兰州9月12日消息   夏河拉卜楞是历史上“安多”藏区宗教、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民族优惠政策指引下,夏河县在经济社会建设等各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夏河拉卜楞被誉为“世界藏学府,中国拉卜楞”。从1986年开始,尤其是自2002年国务院将夏河县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来,面对贫困落后的现状和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全县上下积极探索和实践,创新思路,创造性的开展扶贫开发工作,立足本县实际,苦干实干,通过采取暖棚养殖、整村推进、能源开发、农田水利、农牧村交通等一系列高效增收、富民富县的扶贫开发路子,全县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显著成绩。

  记者日前就夏河县扶贫开发工作的现状和今后的总体工作思路采访了中共夏河县委书记王砚,王书记首先对夏河县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了总体评价和展望,他说,近年来夏河县坚持开发式、参与式扶贫,着眼于发展,着眼于解决相对贫困,整体上推进农村社会向小康迈进,以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和易地搬迁为重点的扶贫开发取得明显成效,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目前,如何抢抓机遇,打好扶贫攻坚战,对于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促进县域经济协调快速发展,早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扶贫开发成效显著

  王砚书记介绍,夏河县1986年开始扶贫开发工作,2002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13个乡(镇)中的12个乡镇、66个行政村中的48村被列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村,分别占乡村总数的85.7%和72.7%。近年来,夏河县对贫困地区进行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综合开发,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贫困地区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基本解决了12乡48村0.84万人的温饱问题;稳定解决了1.84万人的温饱,使全县贫困人口从2000年底的5.08万人下降到了2.4万人;二是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实施整村推进项目42个行政村,五改三建项目2个自然村,修建村级扶贫文化卫生设施41处,房屋164间,2460平方米;实施基础设施项目19项,修建河堤10046米,水渠20490米,农用桥5座,人饮工程15处,村道25.987公里,提灌8000米。这些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的建成,有效改善了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加快了贫困地区群众的脱贫步伐。三是贫困地区的社会发展明显加快。加大了对群众的科技培训力度,举办各种培训班,一批科技项目如大棚种植、种植技术等在贫困地区安家落户,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

  抢抓机遇求实创新谋求新突破

  王书记对今后扶贫开发工作提出了“干什么,怎么干,干成什么样,达到什么效果”等一系列问题,并指明了方向,提出了具体要求。王砚书记说,2002年2月,夏河县被国务院列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这对州列贫困县的夏河县来讲,既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又将经受发展过程中的各类挑战,我们必须牢牢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开发扶贫”的思路,以稳定解决特困人口温饱和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为中心,加快项目实施进度,确保扶贫开发取得实效,确保贫困地区农民收入稳步增长。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坚持六大原则,抓好四项工作,即:首先,坚持扶贫到村到户原则。要紧紧按照文件精神,在认真总结经验、切实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对尚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进一步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扶贫措施,切实做到扶贫到村到户。夏河县贫困人口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大,且分布更具边缘性,只有突出重点,才能抓出实效。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做到扶贫到村到户,才能真正实现扶贫开发的目标。其次,坚持项目带动原则。项目作为发展的载体,其涵盖面广,聚集力强,始终是我们搞好扶贫开发工作的着力点。扶贫部门不仅仅是向上要项目,向下分资金,更重要的是要抓好项目的实施和组织管理,要真正理解项目带动的内涵,把抓项目作为抓扶贫、求发展的具体举措,以项目带动集聚生产要素,增强经济的综合实力和发展后劲,增加农民的收入。第三,坚持市场主导原则。扶贫开发必须以市场为主导,要培育和开发市场,切实建立起农民进入市场的“绿色通道”;要加强市场调节功能,使农民有更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坚持依法行政,最大限度地为农民提供服务,使其生产经营行为真正与市场结合,实现产品目标向收入目标的转变;要加强诚信建设,通过多种形式、采取多种措施促使农民提高诚信能力,尽快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和要求。第四,坚持产业支撑原则。要切实处理好扶贫开发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把调整结构作为贫困农户脱贫致富的根本出路,按照市场导向,着力培育以种草养畜、劳务输出为主的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地发展多种经营,形成以农业为基础,种养结合、产销结合、多业并举、各具特色的产业新格局。第五,坚持载体推动原则。当前农业生产运行中最突出的矛盾,是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按照自愿、民主的原则,要认真研究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组建农民闯市场的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切实解决农民市场难寻找、品种难确定、成本难降低、技术难获得、效益难保障的“五难”问题;第六,坚持龙头带动原则。要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结构调整、产业化经营中的主体作用。利用扶贫贴息贷款重点扶持带动农户多、对农户增收贡献大的龙头企业。

  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要着重抓好以下四项工作:一是着力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贫困人口增收。要突出重点,坚持从最困难、最需要解决问题的特困村入手,按照“政府统筹、资金捆绑、综合开发、整村推进”的原则,加大力度,重点解决好饮水、行路、用电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切实加强产业开发,因地制宜地搞好村容村貌整治。同时要多渠道筹措资金。积极整合分散在各部门有利于贫困地区发展的资源,着力解决好基础设施建设中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加快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二是着力推进贫困地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壮大贫困地区优势特色产业,促进贫困人口增收。调整优化贫困地区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加快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和增加贫困人口收入的根本途径。一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要因地制宜,面向市场,按照县委、县政府制定的“兴果种草,强游上棚,果牧富民,旅游强县”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坚持优化布局,提高品质,扩大规模,继续做大做强特色养畜业,特别是积极争取做好储备项目的论证工作,加快基地建设,使贫困群众从生产环节中得到稳定收入。二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要扶持发展一批覆盖面广、带动能力强、具有地方特色的农牧产品加工、营销企业,按照“围绕龙头,突出特色,依托市场、连片开发”的思路搞好基地建设,积极推行以“公司+基地+农户”为主要形式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逐步形成“生产有基地,加工有企业,营销有组织,流通有市场,出口有渠道”的产业化经营格局,使贫困户从产业化经营中受益。三要提高贫困群众的组织化程度。要加强贫困地区中介组织和农产品市场建设,积极组织贫困地区群众,加快组建股份合作制企业,建立起“利益联结,股份合作”的经济实体,引导贫困户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把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接起来,不断增强贫困户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三是着力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综合素质,开发贫困地区人力资源,促进贫困人口增收。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给予一定的资金和物质扶持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发展的技术和本领。一要重视和加强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要积极争取,加大对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的文化素质。二要加强农村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工作。围绕结构调整和优势特色产业开发,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办好科技示范基地,搞好实用技术培训,不断提高贫困人口的科技素质和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三要加快发展贫困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积极发展农村合作医疗,推行贫困人口重大疾病救助制度,切实解决贫困群众就医困难和负担过重的问题,努力控制因病致贫返贫的问题。四要下功夫抓好贫困人口劳务技能培训工作。劳务输出是一项投资少、风险小、受益大、见效快的新兴产业,也是促进贫困人口增加收入的快捷有效途径。要加强对贫困人口的劳务技能培训,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水平,保证培训质量,拓宽就业渠道,不断开创贫困人口增收的新途径。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责编:张磊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