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声论坛
中广邮箱

加入桌面 | 设为首页 | 天气预报 | 节目时间表 | 网站地图RSS定制

甘肃分网

首页 | 中央台记者看甘肃 | 甘肃要闻

 首页 > 甘肃分网 > 文化新闻

为什么需要学一点希腊哲学?

2015-09-11 09:38   来源:凤凰网读书    打印本页 关闭

    

  

  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苑举正所著的《哲学六讲》一书近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引进到内地出版。苑举正教授在台大长年讲授西方哲学史,这门课也成为了台大最受欢迎的公开课,本书正由课程内容转换而成。按照苑举正教授本人的说法,就是要以平易近人的文字,向青年讲清西方哲学的起源、发展与精神,让读者能够借此掌握哲学的要领,发挥思想的功能,打通而今被切分为自然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诸学科的知识视阈,并产生滋养批判意识与自我批判的精神。

  全书六讲大致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讲“哲学的定义”与第六讲“希腊哲学在西方的特性与意义”,展现希腊(西方)哲学批判理性的由来、发展,还展示了理性的演化过程。在第二至五讲中,书作者分别向读者介绍了苏格拉底时代之前的希腊哲学家、诡辩学派哲学家与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讲清这些不同时代的古希腊哲学家的生平、趣事、主要观点及提出过程、思想影响。

  哲学究竟是什么、有什么用?这是很多人都会提及、未必带有恶意的问题。回答这个问题,拽高深的哲学名词、哲学家名言是毫无意义的——苑举正教授说,“哲学就是理性化的过程”,让人探索并接受真的信念,突破限制,不断进步。哲学思考应对的是变化时势,这也是古希腊的哲学家在思考中分别就语言学、逻辑学、自然科学等视角进行探索的原因。

  另一方面,哲学又与道德密切相关。书的第一讲就提到,人是因为情感而衍生出道德判断,而这约定俗成之后会成为生活的纲领,上升为道德秩序。道德秩序的演化是相当缓慢的,哲学思考不在于突破道德限制,而是对道德价值和判断进行反思,并因此成为道德秩序演化的动力。习惯于哲学思考的人,必然要具备理性的思维,又要对理性本身展开批判,这也就是辩证思维。

  (古)希腊哲学在西方文明的发育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并由于欧美世界在近代之后拥有主导全球的优势,其影响进一步扩大。尽管我们不能因此推导出“西方优越论”,但不能否认的是,从古希腊到后来的近代欧洲,再到现代,哲学传统特别是思考与批判的方法,早已获得普世化的检验。书的第六讲也指出,(古)希腊哲学和哲学家的主流并不排外闭塞,在当时就广泛吸取了其他人类文明的智慧成果,包括埃及的数学、波斯的立法等。

  书中第二讲介绍了苏格拉底时代之前(公元前469年至前399年),主要的古希腊哲学家。在很多文化、哲学普及书中,苏格拉底之前的古希腊,被直接与希腊神话(荷马史诗描绘的内容)划等号。苑举正教授指出,苏格拉底时代之前的古希腊哲学家,流传至今的作品不多,且大多为后人转述,但在这些作品中,仍然涉及后来成为哲学领域若干重大命题的概念,包括物质与形式的区别,变化与不变的区别,多元与一元的区别等,其中每一组又可以再阐发为更具体的对立概念。这一时期的古希腊正处于农耕文化向商业文化过渡的时期,带动了知识的探索。书中一一介绍了泰勒斯等古希腊哲学家的基本观点,并讲解了这些观点在哲学发展史上分别起到过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在介绍毕达哥拉斯学派时,苑举正教授非常清楚的阐明了早期哲学与数学、神学、伦理学的相关性。

  论辩学派哲学家与苏格拉底是一组对立的哲学家,前者长期以来被视为漠视真理、只看钱的伪善者(出卖知识者),后者则是正义与真理的化身。苑举正教授清楚的指出,诡辩学者的诡辩,产生于古希腊当时的社会、政治与法律环境,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妖魔化,并且忽略了诡辩学者在逻辑、相对主义、实用主义、知识论等方面对哲学的贡献(有效促进了哲学思辨工具的优化)。而从苏格拉底受到审判时决意殉道的方式来看,其表现与态度恰好就采用了诡辩学者的方法。

  苏格拉底创建或者说重构的哲学传统,是促进思辨与批判传统的一贯性,要求哲学必须不断地自我检验,还为哲学加上了伦理道德的前提。他的弟子柏拉图更进一步,建立起了灵魂与肉体分离的系统化哲学,重点阐述了与人、与社会最相关的四件事:政治、教育、道德与宗教。书中详细剖解了柏拉图基本观点的由来及发展过程。

  全书第五讲浓墨重彩的引介了达?芬奇之前的最负盛名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根据人人皆有的美学经验、伦理经验与科学经验,分别区分出三种知识型学科,分别是绘画、舞蹈、建筑,伦理学与政治学,自然科学、数学、形而上学。书中重点介绍了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物理学、形而上学、伦理学以及政治学,并强调指出亚里士多德缔造了经验的搜集、方法的应用、批判的理性三项在西方哲学史上至关重要的传统。

责编:焦健

中央台简介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我要纠错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版权声明
通信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网 邮编:100866
客服热线:010-86093114 400-668-0040 传真:010-63909751
E-mail:cn@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 京ICP证090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