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在线收听
中国之声 经济之声
音乐之声 都市之声
华夏普通 华夏双语
民族之声 文艺之声
中华之声 神州之声
电子杂志 更多>>
第04期
本期热点:玉龙雪山 高原姑苏:丽江古城 情死之地:云衫坪
日期:2008-6
第04期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读图
独爱旧书店
中广网    2009-01-15
逼仄到近乎窘迫的空间,简朴至近于简陋的门面,在城市中心地带与扰攘市声杂然而处——这几乎是城中所有二手书店给人的感觉,但你不必担心它们泯然众人,因为它们大都有着清晰可辨的面目,有让人为之流连的难忘之处。之所以把它们的详细地址标出来,就是因为它们的门面都毫不起眼,就像隐匿在这个城市中的小小孤岛,希望爱书之人可以按图索骥,将它们一一发掘。

    怡乐村站 新港西路85号二楼 文津阁

    去年,因为所在的新港西路要重新规划打造文化一条街,文津阁从原先的旧址处往前挪了几十米,搬到现在的地方。如今小小的门面招牌夹在蛋糕店和服装店之间,沿临街的一个小门进去,上二楼方可看见。书店面积倒是比原来大了不少,但简朴依旧,书架依次而立,没有任何装饰,看上去就像一个书的仓库,除了书还是书。

    2004年2月即将开业前,书店的门还在半开半闭中,已经有按捺不住的中大师生闯进来探视,陈晓平当时心里就有底了。此前他经常在北京、天津等地淘书,看到过当地二手书店的盛况,尤其是名校周边,如北大、南京大学周边,不少二手书店安然杂居其间,这让他动了开这样一家旧书店的念头。

    在二手书店出现以前,广州的旧书业主要零散分布在城中村等地。文津阁的出现给了广州读书人尤其是中大师生们一个惊喜,不仅是因为书的价格大大便宜了,而且一些过去在广州看不到的书也能淘到了,这正是陈晓平开店的初衷,他希望书店能针对中大的学科体系,为学术研究拾遗补缺。

    很多本地书店的进货都依赖于图书批发市场,陈晓平发现相同的渠道带来的后果就是图书品种的同质化相当严重,为了打造出书店的特色,陈晓平没少费神。大量新书是他亲自从北京、上海、天津、南京和杭州等地的出版社仓库里“淘”出来的。这些库存书都很优质,但因为发行渠道不畅才滞留仓库。另外一些旧书则来自私人藏书和单位图书馆的淘汰书。随着上世纪90年代末广州人大规模的买房搬家潮和国营单位改制潮的过去,旧书的来源也渐渐变少了,陈晓平说,这也是广州的旧书摊渐渐消亡的主要原因,他说,如今真正的好书已经不太好找了,所谓好书,大都是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文史哲旧版书,那个年代的图书,编辑认真负责,校对严谨,保证了书的好品质。

    开旧书店的人,淘书自有一套法则。陈晓平说,首先看作者是否名家;其次看出版社,像中华书局、三联书店、人民文学出版社和上海译文等,都是有品质保障的;最后就要看印数了,过去的书都会在版权页上老老实实地写着印数,让读者知道获得此书的难易程度,也为后来淘书的人提供了判别其稀缺程度的一个标准,3000册以下印数的书通常旧比较稀缺。当然最后还有直觉,建立在阅读经验上的直觉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陈晓平兴致勃勃地告诉我,他最近刚淘到一本《红岩》和一本《哥德巴赫猜想》,这两本在当时印数特别大的书按说不是很稀缺,价值也不大,但这两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们都是1978年的港版书,更奇的是,它们都是简体字印刷,这样一来,这些书就很有可玩味之处了,淘书的乐趣常常就在这些微妙的细节之间。还有一套上世纪汪伪政权时的《今古》杂志,是陈晓平分别从天津和南昌淘过来的,杂志封面上有汪精卫署名“汪兆铭”的书法真迹,全套57本中陈晓平已经淘到了50本,他说还要继续淘下去。

    陈晓平喜欢历史书,尤其偏爱岭南历史文化类的书,所以文津阁里有岭南文化历史的专柜,如广东人民出版社“岭南文库”全套都能在店里淘到,还有广东历史文献丛书、岭南丛书等。对广州的感情还让陈晓平放弃了网店的经营。文津阁是最早进驻旧书网孔夫子的书店之一,但陈晓平慢慢发现这会造成好书的流失,因为孔网的买家是全国各地的,而且因为文化差异,外地的读者看到好书,即使价格不菲,也会买走,而广州人则比较实际,如果价格不靠谱通常就不会买,久而久之广州的书都被吸到外地去了,尤其是一些稀缺书,这让陈晓平觉得无法接受,于是他从孔网退了下来,如今只在豆瓣上保留了一个小组。

    和朴实的店面一样,文津阁并不经营贵价的线装书,陈晓平希望文津阁能给学者、读书人提供内容上真正有价值的图书,比如为读者寻到他们需要的书,也是文津阁的价值所在。中山有一个研究古代农业的民间协会委托陈晓平帮他们寻书,如今只要发现跟古代农业相关的图书,陈晓平就会留心,他说这是一种良好的互动,如果没有这份委托,也许很多好书也就在自己的眼皮底下溜走了。

    被问到有无开分店的计划,陈晓平显得很谨慎,因为2006年暨大分店的失败让他对此很清醒。如今他坚持要获得微利,图书折扣不能随便打,他说,这是小书店在租金不菲的城市中心生存下去的保证。

[1] [2] [3] [4] 

  
来源:信息时报    责编:李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