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声论坛
中广邮箱

加入桌面 | 设为首页 | 天气预报 | 节目时间表 | 网站地图RSS定制

甘肃分网

首页 | 中央台记者看甘肃 | 甘肃要闻

 首页 > 甘肃分网 > 新书播报

我的《51把钥匙》

2014-12-17 17:07   来源:新民晚报    打印本页 关闭

    

  2014年5月19日晚上,宛平剧场座无虚席,沪剧新戏《51把钥匙》试演。大幕拉开之时,一种神圣的情感在心头升起—

  台下观众的心情随着剧情波澜起伏,当我唱到“家庭医生虽平凡,平凡中有我的理想在心田,谁说医生的付出无价值,无价的真情藏心底”时,台下掌声骤起,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全体演员谢幕,最后我出场谢幕,热烈的掌声令我三次谢幕欲罢不能。闭上大幕,掌声仍不停止,我赶紧叫大幕再次拉开,剧场所有灯都亮了,我恭恭敬敬左、中、右再次向观众、乐队、剧组深深躬腰致谢!

  800多天的创作,“严华”终于站在舞台中央,站在了观众的心里。

  “爸爸爱病人第一”

  作为上海勤苑沪剧团团长,这是我今年饰演的一个角色。当年,沪剧表演艺术家丁是娥老师将我引入上海人民沪剧团,但由于“吃”不进编制,我只得到大世界沪剧团打拼。那时我20岁刚出头,就主演了《欺嫂失妻》《谁是母亲》《石榴裙下》等20余部大戏,还兼通了演艺营销业务,市场真是锻炼人啊!

  新世纪首年,我成立了勤苑沪剧团,每年的演出场次超过半千,很快取得社会认可并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我们沪剧团被市委宣传部、市文广局评为上海市“优秀等级”的民营院团。十几年来排演原创大戏《雷雨后》《白兰情缘》《生命的礼赞》《杨柳一家亲》等,均在上海各剧场闪亮登场。

  而说起《51把钥匙》这部戏的开启,首先来自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宣传处处长王彤的设想。两年前,听说他正委托市委宣传部东方宣教处推荐院团来创作一部反映社区医生的戏。那天我驾车直驱市卫计委请战,领受了任务。回来后,我便认真翻阅“感动上海十大人物”中的社区医生严正的报道,越看越感动。我深感国家医疗改革的“就医便捷、省钱节时、健康保障”已成为千万家普通百姓的一个中国梦。

  此后的日子里,王处长对此戏持续关注,审读剧本,连唱词中的“的”“得”“地”的准确性都一一纠正,而此剧的剧名也是他的点睛之笔。

  本来,我的伙伴有些担心这样反映平凡社区医生的“平凡的戏”,难有跌宕起伏的剧情来适应广大观众的口味,耗资百万的编排成本会无情打水漂。但我深信自己读报道时的感觉,我能被感动,观众也一样会被感动。

  那天我带着主创人员来到闸北区彭浦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访此戏的主要原型严正医生。繁忙的严正医生实在吝啬,只给了我们短短20分钟的会晤。见他太忙,我征得院长同意,后来数次在就诊室门外“观察”严正坐诊。这诊室只有4平方米大小,设有一桌一床二椅,但常规诊疗器具都备有,可谓“雀小脏全”。病人都是预约登记按时到来,排队不长但“绵绵不断”,病人不需长时间等待。小毛小病和慢性病的一般治疗,在社区医院诊治比起到大医院排大队,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严正医生认识每个病人,叫得出每个人病人的名字,更熟知他们的病情。我看他为病人量血压,听诊,开处方,轻言细语地安抚病人,病人往往带着满意的笑容离去。社区居民视严医生为亲人,许多人将自家的房门钥匙交给他,让他可以像自家人一样进出家门以方便诊疗,钥匙竟多达51把!因此后来有人问我,《51把钥匙》剧名是否沿用经典电影《51号兵站》来吸引眼球?他们不知道,51,确是严正医生收到的实数。

  采访中,我听到严医生年幼女儿对父亲的嘀咕:“爸爸爱病人第一,其次才爱我。”我把这句话直接引入戏中,“人生大舞台”诚哉斯言啊!

  在卫计委安排下,我们主创团队还到其他区的社区医院采访家庭医生,体验他们的生活。

  代表剧组谢谢你

  我和此戏的总策划郑炳辉组建的创作团队,请来上海戏剧学院青年讲师钱钰和音像出版社艺术总监纪小玲任编剧。

  由于要参加上海市民营剧团优秀剧目的展演,我与编剧商定如期递交大纲和剧本,一天都不能拖,以后的舞美设计、服装造型、唱腔设计,环环就是以分秒计算。没有料到,节骨眼上编剧钱钰母亲跌跤骨折,本要依赖母亲照顾自己仅三岁的女儿,此刻反要去医院照料母亲。我闻讯急得手足无措,打手机安慰钱钰,急迫的心情却泄露无疑。到底女人知女人,钱钰表示一定会如期交稿。几个不眠之夜,她交出了剧本,真难为她了。

  有了一剧之本,全团演员和导、美、服、曲迅速到位,熟悉剧本各尽己责,重头戏的我更是每天“疯狂背书”。为了一台戏,大家齐努力!

  终于要初排了,但一个“大坎”让我们难以越过—没有排练场!

  民营剧团没有自己的排练场是“通病”,而此刻各剧团都在为参演排练自己的新戏,哪借得到合适的排练场呢。闸北区的各社区活动中心虽支持我,但长时占用场地让他们为难。我请来的著名导演孙虹江为了这部戏,推掉了其他剧团新戏的执导,但提出一个条件:必须要有一个固定排练厅。孙导的要求完全合理,排戏是“剧情进行时”,要是时断时续怎么让导演和演员入戏呢?

  万般无奈之下,我只能求助于“阿姐”了—长宁沪剧团团长、沪剧“五朵金花”之一、著名沪剧演员陈甦萍。我拨通了她的手机,诉说排戏无地之苦。其实我也考虑到她的新戏《小巷总理》刚上演,仍需场地不断完善,本来是难以启口的,但“军情紧急”,我只有向她求援,并深信她肯定会解我燃眉之急。

  果真,甦萍阿姐不等我讲完,就说:“谁让我俩都是沪剧啊!你此刻的难就是我当初的难,我不帮你帮谁?”她毫不犹豫表示将自己剧组从排练厅撤下,清出场地无偿让给我。闻听此言,我哽咽地对着电话大喊:“阿姐,我代表剧组谢谢你!”

  水到渠成蹦新词

  孙虹江是上海越剧院一级导演,更是跨界各剧团的眼中宝。“要想打造经典剧目,非找孙导不可”,这已是各剧种制作人的共识。盛演不衰并在全国连获大奖的沪剧《挑山女人》就出自孙导之手,孙导还是全国文华奖得主。此番,他和年轻导演郭定意对《51把钥匙》倾注了全部心血。

  排练中,孙导时时要我去“做”严华。有一场戏原设计是严华对病人说:“(你的病)要仔细检查……”孙导启发我:“仔细”虽说就两个字,但对患者来说是不是会产生心理压力?是不是思考一下,假如自己是严华会怎样说呀?我恍然大悟,很快进戏,对着“病人”脱口而出:“今天来帮你做个全面检查。”严格的孙导给我大加一个赞:“好,太好了!就这样定了。”

  “听家庭医生的”一段,是孙导给全剧设计的经典台词。在孙导执导下,演员们互相用真情感化,从而让很多精彩绝伦的台词在戏中一气呵成。如:剧中病人耿老先生对着严华说:“生毛病不幸的,碰着家庭医生万幸的;天不怕,地不怕,就怕侬严医生不上门。”耿老先生是一位无儿无女又身患绝症的老知识分子,是他郑重交给严华医生51把钥匙中的第一把。耿老先生的话是患者对社区医生的殷切期望,而这句话就是在排练中,水到渠成地“蹦”出来的。

  排练仅用三十天

  我们勤苑沪剧团只有三十几个人,大多是从解散剧团慕名互相“投奔”而来,我们十几年牢牢地粘在一起,乐此不疲。为了排好《51把钥匙》,我们还请来上海国家戏曲院团的专业人员参加一二度创作。有他们的优化组合,更让戏剧出彩。

  剧中钱荣光的戏中有不少喜剧因素,我引进沪剧院一级退休演员王明道任此角。他是沪剧界著名丑角,退休后到处受邀忙得不可开交。此次参演,他把钱荣光身居别墅但闲得只剩下喝酒照镜子的状况表演得活灵活现,不时激得台下一片笑声。

  我还引进沪剧院的著名演员沈惠中扮演严华的母亲。沈惠中老师扮相好,唱功了不得,有“活江姐”之称,她出场一开腔就引起观众的掌声。其他团员中佼佼者康荣华、陈辉、张国妹等都在剧中任主要角色。

  《51把钥匙》首演排练时间仅三十天,这简直是一个奇迹,难怪编剧纪小玲说:“这么快,简直把我吓坏了。”5月19日宛平剧场试演时,严华原型严正医生、上海文广局的戏剧评论家和媒体到剧场审看,都表示赞扬。严正医生走上台接受观众的鲜花,他意味深长对我说:“我太平凡了,你却演活了家庭医生,演准了我们的团队。”

  点睛之处露真情

  《51把钥匙》试演后,获得“上海市民营剧团优秀剧目展演”第一名,又被评为“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新剧目”,得到“上海市新剧目展演”的入场券。为这出戏更加精彩,我们仍在不断打磨。

  我要求孙导进行修改复排。常言道:一线牵全身。我们已演数十场,台词、唱腔、动作已成常态,修改往往会新旧唱词混淆,动作错乱。但为了让戏更上一个台阶,这是不得不进行的自我挑战!

  有一段戏,是患阿尔茨海默病的冯根娣叫喊诬陷严华偷她皮夹子,引来居民围观,并当众谩骂要严华归还她家的钥匙。家庭医生的声誉受到无端伤害,演到此时,进戏的我每每想哭出来。但导演告诫我不许哭,要镇定,对消除误会要充满信心!我明白,这其实是一位优秀社区医生应有的气量和风范。这场戏冯根娣的动作很夸张,而我饰演的严华则要克制地静坐一边,一动一静渲染到极致。我没有哭泣,观众却为我受屈落泪了!这段戏的点睛之处是一把钥匙的进出。这个精彩绝伦的金点子,出自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马莉莉。她在看了大宁剧场首演后,经过深思熟虑后设想了这个感人情节。前辈艺术家的功力令人钦佩!这段戏的结局是:我焦急万分满街寻找失踪的冯根娣(导演要我身段优美地连奔带跑、边跑边唱)。找到冯根娣后,见她惭愧又悔悟地拿出第51把钥匙时,我激动地和她紧紧相拥。此时,全场都抽泣了!

  最后一场戏,季老师将已逝的耿老先生的遗书交给我,此时,全场观众都知道我要“读信”了,霎时全场肃静。我将百余句的“赋子板”唱得句句进板,字字饱满,丝丝入扣,越唱越快,当我一口气将最后一个字落在板上时,全场轰动了,掌声经久不息,我终于抑制不住,眼眶湿润了。

  最后想告诉读者的是:《51把钥匙》试演到获奖半年中,上海各区县的家庭医生由3000人上升为4000多人,常住居民与家庭医生签约猛增一倍,现已有800多万人。我想,我和我的戏,既见证了上海医改的进程,也从一定程度上,为这个进程贡献了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社区家庭医生,是我们的健康大使,让我们的幸福生活与社区家庭医生同行,幸福万年长! 

责编:焦健

中央台简介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我要纠错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版权声明
通信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网 邮编:100866
客服热线:010-86093114 400-668-0040 传真:010-63909751
E-mail:cn@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 京ICP证090147号